[发明专利]关门器,尤其用于玻璃门的关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43000.4 | 申请日: | 201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1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卢西恩诺·巴克切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IN&TEC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3/10 | 分类号: | E05F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王宏伟;周家欣 |
地址: | 意大利***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关门 尤其 用于 玻璃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应用在自动关闭铰链的技术领域上,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玻璃门的关门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关门器一般是用来关门,其通常由一个不移动结构如门框所支撑。
关门器通常具有一个可移动部件,其设置在门与不移动结构之间的位置,并在固定部件的枢轴上转动,此固定部件通常固定在门与不移动结构之间的另一个位置。
此外,亦设有关闭装置,使可移动部件自动把门或类似的物件返回至关门位置。
专利文件EP0407150公开了一个关门器,其包括一个盒形主体以及一与门连接并把门自动返回关门位置的外臂。此已知装置十分庞大,因为盒形主体拥有非常大的体积。因此,安装这个装置需要由合资格的技术人员对地下进行昂贵又困难的破碎工程。
除此之外,外露的外臂亦减低了已知关门器的美观性。
此外,在拉动已知装置时,已知的装置会对大门的关闭产生强大的阻力,导致使用者在推拉大门时,尤其是玻璃门时,会十分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具高效率、结构简单及低成本的特征的关门器,以解决部分以上的缺点。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体积非常适中的关门器。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非常容易安装的关门器。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确保大门可从开门位置自动关闭的关门器。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关门器,其安装在大门上,确保大门在开启及关闭的时候的活动可被控制。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关门器,其能够控制非常沉重的大门及窗户的移动,而不改变其效能且无须任何调整。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关门器,其能够提供一个设有最少部件的关门器。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能够长时间维持关门位置的关门器。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个非常安全的关门器,其在大门被拉动时,不会出现任何阻力。
这些目的以及其他将在下文更清楚地示出的目的是通过一关门器实现;上述关门器设有一固定部件,其可固定在大门与支撑大门的不移动结构之间的一个位置,以及一可移动部件,其固定在大门与不移动结构之间的另一个位置。
上述可移动部件转动地与固定部件连接,以沿着大致垂直的第一纵轴在开门位置与关门位置之间转动。
上述可移动部件和固定部件分别包括一盒形主体,其内部可包括至少一个操作室。另一方面,上述固定部件和移动部件可分别包括一支柱销,其形成上述的第一纵轴。
合适地,关门器包括关闭装置,其作用于可移动部件以在开门后自动把门返回至关门位置。
此外,关门器可包括制动装置,其作用于关闭装置以抵消其作用。
使用此方式可控制大门从开门位置到关门位置的转动。
有利地,关闭装置可包括一与一个第一柱塞部件互动的第一凸轮式部件。上述第一柱塞部件可设置在盒形主体内,在相应开门位置的一个第一压缩端部位置与相应关门位置的一个第一延伸端部位置之间移动。
上述第一柱塞部件可以在盒形主体内沿一第一方向移动,其优选地是纵向的,更优选地是大致垂直于第一纵轴。
适当地,制动装置可设置一与一个第二柱塞部件互动的第二凸轮式部件。上述第二柱塞部件可设置盒形主体内,在相应关门位置的一个第二压缩端部位置与相应开门位置的一个第二延伸端部位置之间移动。
上述第二柱塞部件可以在盒形主体内沿一第二方向移动,其优选地是纵向的,更优选地是大致垂直于第一纵轴。
在优选但非限制性的实施例中,第一及第二柱塞部件的两个移动方向可以是互相平行的。
合适地,第一及第二凸轮式部件可与上述柱销成一体。利用此方式,它们可以一体地围绕第一纵轴转动。
有利地,上述柱销,即第一及第二凸轮式部件,可置于第一与第二柱塞部件之间。
有了这些特征,关门器变得细小及有效,且具很好的美观效果。
此外,因为这些特征,关门器部件的数目变得很少,从而减少关门器的体积。
在优选但非限制性的实施例中,相对于柱销,或同样地相对于第一纵轴,第一及第二柱塞部件互相面向。
更准确地,相对于贯穿第一纵轴垂直于第一柱塞部件及第二柱塞部件的上述第一及/或第二移动方向的平面,第一及第二柱塞部件是互相面向。
优选地,关闭装置与制动装置可以完全安装在盒形主体内的一个单一操作室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IN&TEC有限公司,未经IN&TEC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30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铸机结晶器在线运行判定系统
- 下一篇:带压干钻取心钻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