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组成模块化模板以建造具有复杂形状特征的混凝土墙的一次性模具的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180038099.9 | 申请日: | 2011-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2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 发明(设计)人: | 马西莫·马尔蒂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布里齐奥·马尔蒂利;马达莱纳·马尔蒂利;莫妮卡·塞拉菲尼 |
| 主分类号: | E04B2/86 | 分类号: | E04B2/8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李静 |
| 地址: | 意大利卡普***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组成 模块化 模板 建造 具有 复杂 形状 特征 混凝土 一次性 模具 系统 | ||
1.用于实现用于竖直混凝土铸件的模块化模板的一次性模具的系统,所述系统的基本元件基本上成形为平行六面体的侧表面,包括用于与其他模具竖直连接的上部装置(5)和下部装置(6)以及在侧接合面(7a,7b)上的一个或多个开口(3),以使水泥混合物自由地朝向所述一次性模具的下方及其附近流动,其特征在于,其在外侧面(4a,4b)上包括被设计为使有限量的水泥混合物在填充浇铸期间流出的多个开口(3)。
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一次性模具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限量的混凝土适合于在所述模板的一侧或多侧上展开以对其进行修整。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用于实现模块化模板的一次性模具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以下类型的专用元件中的一种或多种:专门实现为形成右拐角的元件、形成左拐角的元件、形成右相交部的元件、形成左相交部的元件、用于交错叠加组件的半长元件、全长或半长元件、成形为容纳覆盖椽子或类似装置的元件、以及包括用于容纳电气装置的空间的元件,所述电气装置如开关和/或插座。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用于实现模块化模板的一次性模具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所述模具与其他模具竖直连接的所述上部装置(5)由箔构成,构成所述上部装置的所述箔形成从所述模具的侧表面的外面向上的延伸部、从外部上周边伸出并且适合于组成上部凹半接头。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用于实现模块化模板的一次性模具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所述模具与其他模具竖直连接的所述下部装置(6)由箔构成,构成所述下部装置的所述箔形成从所述模具的侧表面的内面向下的延伸部、在相对于外周边稍微内部的位置中伸出,从而组成适合于与所述上部凹半接头配合的下部凸半接头。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用于实现模块化模板的一次性模具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组成所述基本元件的所述下部凸半接头的所述箔在与所述外侧面(4a和4b)平行的区域中在40a和40b中被镜像地切割,从而接收从下方的其他模具的接合面伸出的上部凹接头的箔并且允许在下方与另外两个模具的两个部分连接,从而允许交错地安装模具或者在墙之间实现相交部。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用于实现模块化模板的一次性模具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本元件中,侧面的长度基本上是接合面的长度的倍数。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用于实现模块化模板的一次性模具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本元件中,从所述下部凸接头的外侧面伸出的每个所述箔被再分成至少两个区域,其区域的长度基本上等于所述模具的宽度。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用于实现模块化模板的一次性模具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元件的实现均是从具有基本上平坦形状(8)的由塑料材料制成的模制工件开始。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用于实现模块化模板的一次性模具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本上平坦形状的由塑料材料制成的所述模制工件包括多个侧面,所述多个侧面通过层状铰链彼此连接。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用于实现模块化模板的一次性模具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并且具有基本上平坦形状的所述模制工件包括用于在所述一次性模具安装之后封闭所述一次性模具的装置,以使所述不同侧面绕所述层状铰链铰接。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用于实现模块化模板的一次性模具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在浇铸过程之前用于使不同元件之间的连接加固的装置,例如通过小箍筋、钩子或类似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布里齐奥·马尔蒂利;马达莱纳·马尔蒂利;莫妮卡·塞拉菲尼,未经法布里齐奥·马尔蒂利;马达莱纳·马尔蒂利;莫妮卡·塞拉菲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809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