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纱线卷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34772.1 | 申请日: | 201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3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今村裕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5H67/08 | 分类号: | B65H6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纱线 卷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纱线卷绕装置。详细地说,涉及用于在接纱时将纱线引导至接纱装置的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自动络纱机等的纱线卷绕装置,将卷绕在喂纱纱管上的纺织纱线的缺陷去除,并回卷到卷绕卷装上。
在由自动络纱机进行的纱线的回卷中,边对从喂纱纱管退绕的纺织纱线付与张力,边将该纺织纱线经由多个纱线引导件等引导到横动装置,通过上述横动装置使纱线横动并将其卷绕在旋转的卷绕卷装的表面。而且,在所述喂纱纱管变空后,将该空的喂纱纱管更换成新的喂纱纱管,通过接纱装置进行接纱,并继续向卷装的卷绕。
为了在接纱装置中进行接纱,需要将卷装侧的纱线和喂纱纱管侧的纱线引导至接纱装置。以往,在管状的纱线引导部件的前端产生吸引流并吸引捕捉纱线后,使该纱线引导部件转动,由此将上述纱线引导至接纱装置。
参照图19对这样的以往的自动络纱机的结构简单地进行说明。图19所示的是以往的自动络纱机所具备的络纱单元90的概要侧视图。该络纱单元90以将喂纱纱管21的纺织纱线20回卷到卷装30上的方式构成。另外,该络纱单元100具备:用于进行接纱的接纱装置14;纱线引导管(上纱线引导管91,下纱线引导管92)。
纱线引导管91、92与省略图示的负压源连接,以分别能够使上纱线引导管91的吸引口91a以及下纱线引导管92的吸引口92a产生吸引流的方式构成。另外,上纱线引导管91以能够以支点91b为中心上下转动的方式构成。相同地,下纱线引导管92以能够以支点92b为中心上下转动的方式构成。
对上述那样的以往的自动络纱机中的接纱动作进行说明。即,在因喂纱纱管21被更换等原因导致卷装30和喂纱纱管21之间的纱线的连续状态被切断后,通过下纱线引导管92的吸引口92a进行喂纱纱管21侧的纱线端的吸引捕捉。接下来,使上纱线引导管91向上方转动,并使卷装30反向旋转。由此,纱线端从卷装30被引出并被上纱线引导管91的吸引口91a吸引。将此时的样子表示在图20中。
接下来,如图21所示,使吸引保持了卷装30侧的纱线(上纱线)的状态的上纱线引导管91向下方转动。由此,卷装30侧的上纱线被导入至接纱装置14。接着如图22所示,使吸引保持了喂纱纱管21侧的纱线(下纱线)的状态的下纱线引导管92向上方转动。由此,喂纱纱管21侧的下纱线被导入至接纱装置14。该状态下,使接纱装置14工作,由此,执行上纱线与下纱线的接纱,在卷装30与喂纱纱管21之间纱线成为连续状态。如以上那样进行接纱,由此能够继续纱线向卷装30的卷绕。
这样,在通过使纱线引导部件(纱线引导管91、92)转动来引导纱线端的现有的结构的情况下,需要用于转动驱动该纱线引导部件的机构,存在机构变得复杂的问题。另外,由于机构变得复杂,难以自由地设计布局。另外,由于为了避免与转动的纱线引导部件发生干涉而必须配置其他的结构,所以,这点也限制了布局。另外,为了转动驱动纱线引导部件从而引导纱线端而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接纱花费的时间变长。
关于这点,作为用于将纱线引导至所希望的位置的结构,还提出了一种如上述那样转动驱动纱线引导部件的结构以外的结构。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交叉卷绕纱管卷成机,具有通过负压对卷装侧的纱线进行吸入的吸入喷嘴。在该吸入喷嘴上形成有纵狭缝,通过吸入喷嘴被吸入的纱线从所述纵狭缝被取出,并通过纱线握持部件将其引导至断纱除去装置(接纱装置)。这样,由于以从吸入喷嘴经由纵狭缝将纱线取出的方式构成,所以,即使不使吸入喷嘴本身转动,也能够将该吸入喷嘴所吸入的纱线引导至接纱装置。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公开的喂纱处理装置以如下方式构成:通过从吹气喷嘴喷出空气,使纬纱测长贮留装置的导入口附近产生吸引空气流,从而将纱线端导入纱线卷绕管内。在这样通过喷出空气产生吸引空气流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该吸引空气流对纱线端进行吸引,并且,能够使该纱线端随着喷出空气的流动被引导至所希望的位置。因此,为了引导纱线端不需要驱动任何的部件。
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那样的结构中通过成为引导纱线的结构,能够省略大幅转动的纱线引导部件(图19的纱线引导管91、92等),因此,能够使装置整体的构造简单,并使各结构的布局的自由度提高。另外,与驱动纱线引导部件并对纱线进行引导的结构相比,能够缩短纱线的引导所需要的时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2135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2411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村田机械株式会社,未经村田机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47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