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式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31434.2 | 申请日: | 201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8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林国龙;孙喜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利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68 | 分类号: | B65G47/68;B65G47/52;B65G21/10;B65G15/6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新加坡市质*** | 国省代码: | 新加坡;SG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2010年6月28日提出的美国临时申请61/358,941的优先权,上述文献以其全文引用于此作为参考。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系统,例如那些用于在机场内操作行李或者包裹以及在工业设备内移动物品的系统,通常包括一″枢纽站″用于分配或者分选从一个输送装置输送到另一个输送装置的物品。这些分配和/或分选可能完用于分流器完成,那些分流器具有绕枢轴转动地安装在侧边或者靠近输送装置的臂以将物品输送到支路输送装置上。或者,该系统可以使用可调的输送装置,用于分配或者转向物品以运送到固定的输送装置上。
常规的分配输送装置是机械复杂的,其具有很多部件容易被磨损以及拉扯。另外,为了增加物品的流量,需要让带式输送系统以高速运行。不过,输送装置操作地越快,设备振动越强,将更进一步增加磨损和拉扯,以及在操作期间还产生更高的噪声水平。而且,带式输送系统通常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需要张力调整和带替换。为了调整并且替换带,带式输送系统必须被拆卸,并且如果情况复杂,导致用于这样的维修和服务的系统停工期较长。
因此,带式输送系统需要有具有更少部件的组成单位,能相对安静地以高速操作,同时便于维修;尤其是便于输送带的更换。
发明内容
实施例主要涉及带式输送系统,包括分配带输送装置,其具有带,上部活动框架组件,下部活动框架组件,底座,附着于底座的齿轮单元,至少一个驱动电动机,并且该上部和下部活动框架组件被枢轴连接到该齿轮单元,并且具有支撑带运动的滑轮。该上部活动框架组件被移到预定位置,该预定位置对应于两个或多个的固定带输送装置。当在一个主干路带输送装置和两个或多个支路输送装置之间传输物品时,该分配 带输送装置是可以双向操作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用于带式输送装置的带在其上表面具有凸起边。用于该带式输送装置的滑轮将具有啮合该凸起的边轮廓。
该带式输送装置的更进一步的一个实施例涉及设计和建造分配输送装置以使得便于更换带,并且涉及具有可移出部件的带输送装置的框架结构以使得带可以被更方便的移出。
这些实施例,跟它们的优点和特征一起在此公开,将通过参考下列说明和附图变得明显。而且,应当理解,在此描述的各种各样的实施例的特征不互斥,并且能在不同的组合和换变过程中存在。
附图说明
在附图里,同样的附图标记一般涉及在不同视角中相同的部分。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的,而是通常把重点安装在说明本发明的原理上。在下列说明里,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被参考附图描述,其中:
图1是带式输送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1a是带式输送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图。
图2是分配带输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3是分配带输送装置的示例主输送装置组件的透视图。
图4是分配带输送装置的示例计数器组件的透视图。
图4a是计数器组件的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分配带输送装置的示例交换齿轮单元的透视图。
图5a是交换齿轮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带的示例性凸起的横断面图。
图7是主动带轮和反转滑轮示例凹槽梯轮廓的横断面图。
图7a是凹槽梯轮廓的分解横断面图。
图7b是具有示例凸起与滑轮的凹槽梯轮廓啮合的输送装置的横断面图。
图8a是分配带输送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齿轮传动机构的透视图。
图8b是分配带输送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示例性带传动机构的透视图。
图9是分配带输送单元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示出了竖架,间隔以及基础框架的安排。
图10示显示了示例带移出基座的更换位置的一个透视图。
图10a是示例带移出基座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主要关于带式输送系统,带式输送系统,即柔性输送装置,可能用于很多地方,包括但不限于,机场处理系统用于不同行李和包裹,工业生产线用于移动和分选不同的物品,对来说,以及其他相似的用途。带式输送系统将具有多个单元,包括分配带输送装置,用于在引导物品去往多个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利国际有限公司,未经德利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14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