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CD122的抗体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18102.0 | 申请日: | 201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9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J.·云·曹;鹤下直哉;尼古拉斯·F.·兰多尔菲;尚卡尔·库马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JN生物科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6/28 | 分类号: | C07K16/28;C07K16/18;C07K16/46;A61K39/395;A61P35/00;A61P2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杨磊 |
地址: | 美国加利福尼***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d122 抗体 | ||
1.一种单克隆抗体,所述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CD122并且能阻止IL-2和IL-15与含有CD122和CD132的受体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与CD122的结合可以被CD122残基42、43和/或133替换为丙氨酸和/或残基65替换为苏氨酸和/或残基70替换为赖氨酸所阻止,残基编号如SEQ ID NO:73中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与CD122的结合可以被CD122残基42和/或43替换为丙氨酸和/或残基65替换为苏氨酸所阻止,残基编号如SEQ ID NO:73中所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与CD122的结合可以被CD122残基65替换为苏氨酸和/或残基70替换为赖氨酸和/或残基133替换为丙氨酸所阻止,残基编号如SEQ ID NO:73中所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特异性结合包含残基42的抗原表位,残基编号如SEQ ID NO:73中所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特异性结合包含残基65的抗原表位,残基编号如SEQ ID NO:73中所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特异性结合包含SEQ ID NO:7中残基133的CD122的抗原表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特异性结合包含SEQ ID NO:73中残基42、43、65、70和/或133的CD122的抗原表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特异性结合包含SEQ ID NO:73中残基42、43和65的CD122的抗原表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特异性结合包含SEQ ID NO:73中残基65、70和133的CD122的抗原表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特异性结合位于SEQ ID NO:73序列的纤连蛋白III型结构域1中的CD122的抗原表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特异性结合位于SEQ ID NO:73序列的纤连蛋白III型结构域1和2中的CD122的抗原表位。
13.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与CD122的结合在检测上不被SEQ ID NO:73中残基39或41替换为丙氨酸时所阻止。
14.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阻止IL-2与包含CD122、CD132和CD25的受体结合。
15.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阻止反式结合于IL-15Rα的IL-15或它的片段与包含CD122和CD132的受体结合。
16.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阻止IL-15与包含CD122、CD132和IL-15Rα的受体结合。
17.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中,当所述抗体相对于IL-2或IL-15呈现为不大于100倍摩尔过量时,所述的结合的抑制至少是抑制30%。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与抗体ABC2竞争特异性结合CD122且其特征在于SEQ ID NO:30的一个成熟的轻链可变区和SEQ ID NO:25的一个成熟的重链可变区,或其与抗体ABC101竞争特异性结合CD122且其特征在于SEQ ID NO:40的一个成熟的轻链可变区和SEQ ID NO:35的一个成熟的重链可变区。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结合于与ABC2或ABC101相同的CD122上的抗原表位。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包含三个轻链CDRs和三个重链CDRs,其中每个CDR至少有90%的序列与源自ABC2(SEQ ID NOS:27-29轻链和22-24重链)或ABC101(SEQ ID NOS:37-39轻链和32-34重链)的一个相应CDR相同。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其包含ABC2或ABC101的三个轻链CDRs和三个重链CDR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N生物科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JN生物科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810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溴化丁二烯聚合物的方法
- 下一篇:车辆内部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