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器用防护玻璃及显示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15008.X | 申请日: | 201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1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桥本和明;蜂谷洋一;越阪部基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HOYA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C3/095 | 分类号: | C03C3/095;C03C3/078;C03C3/083;C03C3/085;C03C3/087;C03C3/089;C03C3/091;C03C3/093;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苗堃;赵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器用 防护 玻璃 显示器 | ||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主张于2010年3月24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0-68655号的优先权,在此特别以公开的方式援引其全部记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用的防护玻璃及具备上述防护玻璃的显示器。
背景技术
在便携式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等便携式终端装置及其它便携式设备中,为了防止对显示器施加冲击、外力,配设有保护板(例如,专利文献1)。近年来,伴随着便携式终端装置、便携式设备的薄型化,提出一种保护板,其使用了可抑制弯曲、并且即使为薄板也具有强度的化学强化玻璃(例如,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991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099557号公报
在此特别以公开的方式援引专利文献1及2的全部记载。
发明内容
在将玻璃用作上述保护板的情况下,保护板被称作防护玻璃。认为虽然如上所述防护玻璃的薄板化有所进展,但是今后还需要进行厚度为1.0mm以下的超薄板化。
可是,由于使防护玻璃的厚度为1.0mm以下,导致迄今为止未显露出来的问题变得明显。
若薄板状玻璃中残存有在玻璃制造时产生的气泡,则该泡即使是微小的,也会使机械强度显著降低。以往,采取通过将玻璃进行化学强化而维持机械强度的方法,但是若极薄的玻璃中含有残留泡,则存在泡的部分的有效厚度会进一步变薄。
此外,若将含有残留泡的玻璃进行化学强化,则还产生如下问题:在泡的周边应力的面内分布变得不均匀,产生局部应力,通过防护玻璃看到的显示图像的图像质量下降。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与防护玻璃的薄板化相伴地产生的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高品质且机械强度高的薄板状防护玻璃及具备上述防护玻璃的显示器。
本发明人发现了通过向具有适于防护玻璃的规定组成范围的玻璃中添加Sn氧化物与Ce氧化物这两者,从而可利用两种氧化物的协同效果,获得极其优异的澄清效果;通过将玻璃中残留的泡降低至极小的水平,从而即使将防护玻璃制成板厚1.0mm以下,也能够维持充分的机械强度,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作为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本发明提供了如下发明:
(1)一种防护玻璃,其特征在于,用于覆盖显示器的图像显示部,并且透过上述图像显示部显示的图像,上述防护玻璃由如下的玻璃构成,板厚为1.0mm以下,
以氧化物基准进行换算,用摩尔%表示,上述玻璃包含:
SiO2 60~75%,
Al2O3 0~12%
(其中,SiO2和Al2O3的总计含量为68%以上)
B2O3 0~10%,
Li2O和Na2O 总计5~26%,
K2O 0~8%
(其中,Li2O、Na2O及K2O的总计含量为26%以下)
MgO、CaO、SrO、BaO及ZnO 总计0~18%,
ZrO2、TiO2及HfO2总计0~5%,
进而,包含外加总计含量为0.1~3.5质量%的Sn氧化物和Ce氧化物,Sn氧化物的含量相对于Sn氧化物与Ce氧化物的总计含量的比(Sn氧化物的含量/(Sn氧化物的含量+Ce氧化物的含量))为0.01~0.99,Sb氧化物的含量为0~0.1%;
(2)根据上述(1)项所述的防护玻璃,其中,上述防护玻璃在表面具有压缩应力层;
(3)根据上述(2)项所述的防护玻璃,其中,上述压缩应力层是通过化学强化而形成的;
(4)根据上述(1)项~(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玻璃,其中,在表面具备防飞散膜;
(5)一种显示器,具备上述(1)项~(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玻璃,以覆盖显示画面的方式安装有所述防护玻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HOYA株式会社,未经HOYA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50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