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道式软管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10807.8 | 申请日: | 201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0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龙志;菊森康博;町野达也;中俣庆治;南一行;月江洋一郎;松下史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拓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13/02 | 分类号: | F24F13/02;F16L11/12;F16L5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刘煜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府大阪市***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软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例如住宅或大楼等中的空调设备的送排气用而使用的管道式软管。
背景技术
以往,在送排气用的管道式软管中,实施了在软管内部尽量使从送风源产生的噪音衰减、防止噪音向室内传递的消音措施。
作为这种管道式软管,已知有这样的结构:例如如专利文献1也公开的那样,具有设有多个吸音孔的筒状的发泡树脂层,利用由无纺布等构成的具有通气性的薄膜将该发泡树脂层中的多个吸音孔的内侧开口端覆盖,将在软管的内部空间内进行传递的噪音从薄膜的通气孔导向发泡树脂层的吸音孔。
在这种构造的管道式软管中,通过扩大发泡树脂层中的噪音的接触面积、并在由薄膜覆盖的吸音孔部分发挥与共鸣器同样的消音作用,从而与无消音孔的具有单一的发泡树脂层的构造相比,能提高吸音性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13043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的管道式软管中,其构成为只能由发泡树脂层的内周面侧的薄膜部分及发泡树脂层的吸音孔部分使噪音衰减,根本不能期望高的吸音性能。特别是,当减少吸音孔个数或减小吸音孔的大小来减少发泡树脂层整体中吸音孔所占的比例时,就会导致吸音性能下降,相反,当增加吸音孔的个数或增大吸音孔的大小来增加发泡树脂层整体中吸音孔所占的比例而提高吸音性能时,会导致发泡树脂层的强度下降,损害软管的形状保持性,且存在软管的隔热性能也下降的矛盾。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式软管,该管道式软管能够消除上述的不良情况,不会对软管的强度和隔热性能带来影响、构造简单且能格外地提高吸音性能。
本发明的管道式软管,在由筒状的发泡树脂层构成的内层1的外周面侧,通过加强芯材2而设置筒状的外层4,从而在所述内层1的外周面与外层4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空隙部5,并且在所述内层1形成有与流通气体的内部空间6连通的多个吸音孔10,这些吸音孔10中的所述内层1的外周面侧的外侧开口端10b面对所述空隙部5。
具体地说,所述吸音孔10具有孔径从所述内层1的内周面侧向外周面侧变大的截面形状。并且,使所述吸音孔10中的所述内层1的内周面侧的内侧开口端10a面对所述内部空间6,从而使所述吸音孔10与所述内部空间6连通,或者,由具有通气性的薄膜1a覆盖所述吸音孔10中的所述内层1的内周面侧的内侧开口端10a,通过所述薄膜1a的通气孔而将所述吸音孔10与所述内部空间6连通。
另外,所述内层1是将形成有所述吸音孔10的带状的发泡树脂材料11卷绕成螺旋状、将其先行的发泡树脂材料11和后续的发泡树脂材料11的互相相邻的端缘部彼此通过沿它们的端缘部卷绕成螺旋状的所述加强芯材2进行接合而成,所述加强芯材2具有:横片21,该横片21跨设在所述互相相邻的端缘部的外周面间;以及纵片22,该纵片22从该横片21向软管径向内侧方向延伸,进入所述互相相邻的端缘部之间。
此外,所述加强芯材2具有从所述横片21向软管径向外侧方向延伸、将所述外层4向软管径向外侧方向推挤的立起片23,或者具有安装在所述加强芯材2的横片21的外周面上、将所述外层4向软管径向外侧方向推挤的弹性间隔件50。
还有,在所述内层1的外周面侧,辅助加强线材3沿所述发泡树脂材料11的中间部卷绕成螺旋状。
另外,所述外层4是将带状的软质树脂片材40卷绕成螺旋状、将其先行的软质树脂片材40和后续的软质树脂片材40的互相相邻的端缘部彼此予以接合而成。此外,所述加强芯材2和所述外层4为非粘接状态。此外,所述多个吸音孔10中一部分或全部的吸音孔10的形状或大小不相同。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管道式软管中,由于通过形成于内层的多个吸音孔能将内部空间内传递的噪音导入形成于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空隙部,因此,能大幅度扩大内层及外层的噪音的接触面积,能高效吸收噪音,且是简单的构造,能进一步提高吸音性能。
而且,即使不尽量增多内层的吸音孔的个数或不尽量增大吸音孔的大小,也能充分确保噪音的接触面积,并获得良好的吸音性能,故可抑制内层的强度下降,良好地维持软管的形状保持性。此外,由于由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空隙部形成空气层,获得空气隔热效果,因此还能提高软管的隔热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拓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东拓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08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按摩机
- 下一篇:一种石棉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