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硬涂层形成用薄片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04445.1 | 申请日: | 2011-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2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金润凤;金源国;权冻铸;姜杨求;金晋佑;柳茂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华奥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32B27/26;B32B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 代理人: | 武晨燕;张颖玲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涂层 形成 薄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涂层形成用薄片以及硬涂层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在树脂成型品或木工成型品等各种成型品上形成耐磨耗性及耐药性等优良的硬涂层(也被称为保护层)的方法,而使用如下方法。例如,存在使用通过光固化型树脂组合物在具有离型性的基材的离型面上形成涂敷层的薄片(以下,有时被称为“转印材料”)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将涂敷层附着于成型品的表面之后,剥离基材,从而形成硬涂层。用于形成硬涂层的另一种方法,存在使用在不具有离型性的基材上形成上述涂敷层,并根据需要在上述基材的与形成有涂敷层的一面相反的一面形成粘合层等的薄片(以下,有时被称为“表面保护薄片”)的方法。在上述方法中,将表面保护薄片的基材侧附着于成型品的表面来形成硬涂层。
根据需要,在上述转印材料或硬涂层的适当的位置形成图案层或蒸镀层等表现出装饰效果的层。一般情况下,就转印材料而言,在基材与上述涂敷层之间主要形成图案层或蒸镀层,就表面保护薄片而言,在基材的与形成有涂敷层的一面相反的一面形成图案层或蒸镀层等。
当使用转印材料或表面保护薄片来形成硬涂层时,采用如下的预固化(pre-cure)方式:在将转印材料或表面保护薄片应用于成型品之前预先照射光,来使涂敷层光固化。但是,这种预固化方式存在如下缺陷:在将转印材料或表面保护薄片应用于成型品时,在成型品曲面部等发生硬涂层剥离的现象或者在硬涂层产生裂纹(crack)等。
因此,在将转印材料或表面保护薄片应用于成型品的步骤中,主要采用如下的后固化(after cure)方式:使涂敷层处于未固化状态,在成型品表面附着涂敷层之后,使该涂敷层固化。但是,上述后固化方式存在如下的缺陷。
通常,转印材料或表面保护薄片使用转轮凹版印刷机等机器来制备。但是,在后固化方式中,例如,就转印材料而言,在涂敷层的上部形成图案层、蒸镀层或粘合层的情况,并且,就表面保护薄片而言,在卷绕所制备的薄片的情况等情况下,会发生未固化状态的涂敷层的成分转移到导辊等或者用于形成图案层或粘合层的成分转移到涂敷层上的现象。并且,还会发生反而是上述涂敷层的成分重新转移到用于形成图案层或粘合层的导辊上的现象(所谓的back trap现象)。
由此,在使用后固化方式的情况下,为了去除光固化之前的涂敷层的流动性或粘着性,在形成涂敷层时,使用特殊设备或者另行干燥工序。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能通过一次工序来形成涂敷层、图案层或粘合层,并且因需要进行另外的设备设计等而造成巨大的费用,因而导致转印材料或表面保护薄片的生产率降低,制备成本大幅上涨。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涂层形成用薄片以及硬涂层形成方法。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一种硬涂层形成用薄片,其包括:基材;涂敷层,其形成在上述基材上,并含有树脂组合物的热固化物,该树脂组合物包含带有环氧基及(甲基)丙烯酰基的树脂及硫醇类固化剂;以及粘合层,其形成在上述涂敷层或者在上述基材中的与形成有涂敷层的一面相反的一面上。
在本发明中,术语“硬涂层”是指形成在树脂产品、木材产品、金属产品及其他各种成型品的表面,来赋予耐磨耗性、耐擦伤性、耐刮性以及耐药性等物理性质的高硬度的功能性层,根据情况,还表示应用于各种显示装置的功能性层。在本发明中,术语“硬涂层”,根据情况也能够用作与保护层相同的情况。
并且,在本发明中,硬涂层形成用薄片是指通过转印方法、注塑一同转印方法、镶嵌方法或者附着等方法能在成型品形成硬涂层的薄片,具体举例的话,上述薄片能够由转印材料或表面保护薄片等形态构成。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薄片进行详细说明。
图1或图2是例示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硬涂层形成用薄片的剖视图。如图1或图2所示,本发明的硬涂层形成用薄片2、3包括基材11及形成在上述基材的一面的涂敷层12,并且,包括形成在上述涂敷层12的上部或者基材11的上部的粘合层21、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华奥斯有限公司,未经乐金华奥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44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避免与感光鼓接触摩擦的拉簧结构
- 下一篇:一种摄像机散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