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80003254.3 | 申请日: | 2011-03-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3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庆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4/587 | 分类号: | H01M4/587;H01M4/133;H01M4/1393;H01M4/36;H01M10/0587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建全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负极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包含芯材和在所述芯材上附着的负极合剂层,所述负极合剂层包含碳材料粒子,所述碳材料粒子的破坏强度为100MPa以上,所述碳材料粒子的表面粗糙度Ra为0.2~0.8μm,所述负极合剂层的充填密度为1.4~1.6g/cm3,
在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法测定的所述负极合剂层的衍射图像中,归属于(101)面的峰的强度I(101)与归属于(100)面的峰的强度I(100)之比满足1.0<I(101)/I(100)<3.0,归属于(110)面的峰的强度I(110)与归属于(004)面的峰的强度I(004)之比满足0.25≤I(110)/I(004)≤0.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碳材料粒子是具有天然石墨部分以及人造石墨部分的复合碳粒子,
所述人造石墨部分配置在所述天然石墨部分的表面上,
所述复合碳粒子中所述人造石墨部分所占的重量比例为60~90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碳材料粒子在表面上具有非晶碳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碳材料粒子中,5μm以下的粒子的含有比例为5重量%以下,
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中的累积50%直径的值为累积10%直径的值的2~3.5倍,并且累积90%直径的值为所述累积50%直径的值的2~2.7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其中,所述碳材料粒子的BET比表面积为1~5m2/g。
6.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的制造方法,其具有:
将天然石墨粒子和沥青混合而得到第1前体的工序;
将所述第1前体在600~1000℃下加热,使沥青成为聚合沥青,从而得到第2前体的工序;
将所述第2前体在1100~1500℃下加热,使所述聚合沥青碳化,从而得到第3前体的工序;
将所述第3前体在2200~2800℃下加热,将所述碳化后的聚合沥青石墨化,从而得到复合碳粒子的块状物的工序;
以表面粗糙度Ra达到0.2~0.8μm的方式对所述复合碳粒子的块状物进行处理的工序;
制备包含所述处理后的复合碳粒子的负极合剂膏糊的工序;
将所述负极合剂膏糊涂布到芯材上,从而形成负极合剂层的工序;和
对所述负极合剂层进行轧制,使充填密度为1.4~1.6g/cm3的工序。
7.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具备:正极、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负极、夹在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的隔膜、以及非水电解质,通过对所述正极、所述负极以及所述隔膜进行卷绕,从而构成与卷绕轴垂直的断面为椭圆形的电极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325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