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供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70976.4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5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新;陈麒麟;黄上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亚虎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凯达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56 | 代理人: | 黄章辉 |
地址: | 51062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供电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不断发展,大多负载所用电都采用二路供电,这样确保在一支路故障的时,可以通过另一支路为负载供电,这样能保证用户及工厂等负载用电稳定;但是二路供电的连接以及怎么相互配合为负载供电,不同的电力局有不同的设置,怎样使二路供电方便、高效成为大家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供电系统旨在能自动切换两支路为负载供电,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供电系统包括:用于为负载提供电流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以及智能控制器;
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一进线电源、第一断路器和第一母线,所述第一进线电源连接第一断路器,第一断路器连接第一母线,第一母线连接负载;
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第二进线电源、第二断路器和第二母线,所述第二进线电源连接第二断路器,第二断路器连接第二母线,第二母线连接负载;
所述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通过母连开关相互连接;
所述第一进线电源设有检测其电流并输出第一电流值的第一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二进线电源设有检测其电流并输出第二电流值的第二电流互感器;
所述第一母线上设有检测其电流并输出第三电流值的第三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二母线上设有检测其电流并输出第四电流值的第四电流互感器;
所述智能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电流值和/或第三电流值通过第一断路器控制第一支路通断,根据第二电流值和/或第四电流值通过第二断路器控制第二支路通断,以及当其中一支路故障时闭合母联开关通过另一支路为负载供电。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智能供电系统中还包括用于为负载供电的第三支路,所述第三支路包括一柴油机和第三断路器,所述柴油机通过第三断路器与负载连接,所述智能控制器用于在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都故障时先启动柴油机后打开第三断路器为负载供电。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智能供电系统中还包括一报警器,所述智能控制器检测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都故障时启动报警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智能供电系统中还包括用于检测第一进线电源电压并输出第一电压值的第一电压互感器和用于检测第二进线电源电压并输出第二电压值的第二电压互感器;
所述智能控制器根据第一电压值通过第一断路器控制第一支路通断以及根据第二电压值通过第二断路器控制第二支路通断。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智能供电系统中还包括用于检测第一母线电压并输出第三电压值的第三电压互感器和用于检测第二母线电压并输出第四电压值的第四电压互感器;
所述智能控制器根据第三电压值通过第一断路器控制第一支路通断以及根据第四电压值通过第二断路器控制第二支路通断。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智能供电系统中所述的智能控制器为单片机或PLC。
本实用新型智能控供电系统中第一电流互感器能准确检测第一进线电流,第二电流互感器能准确检测第二进线电流,第三电流互感器能准确检测第一母线电流,第四电流互感器能准确检测第二母线电流;所述智能控制器能根据电流互感器输出的电流值进行判断通过相应支路上的断路器控制相应支路的通断,并在一支路故障情况下闭合母联开关通过另一支路为负载供电,这样确保负载用电稳定,安全。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智能供电系统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智能供电系统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智能供电系统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路故障是指该支路不能为负载供电。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智能供电系统一实施例,从图中可以看出所述供电系统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智能控制器12;所述第一支路用于为负载供电,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一进线电源1、第一断路器5和第一母线7,所述第一进线电源1连接第一断路器5,第一断路器5连接第一母线7,第一母线7连接负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亚虎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亚虎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709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