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卷绕式电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9809.8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87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龙翔;周文巧;程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倍特力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02 | 分类号: | H01M4/02;H01M2/2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林俭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绕 式电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电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卷绕式电芯。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池电芯,特别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芯,通常是将隔膜和极片通过卷绕加工做成。极片包括箔材、在箔材上涂覆极粉、以及在箔材一侧边缘设置的极耳位。在极耳位上焊接设置极耳。极片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对应的箔材包括正极箔材和负极箔材,极粉包括正极粉和负极粉。极片上通过打印等加工出极耳位。在卷绕时,卷绕时将极片直接塞到底,两个极耳均紧靠卷针两侧,然后卷绕成卷芯。由于极耳紧靠卷针两侧,极耳间距=卷针宽度—2*极耳宽度。此种结构的极片操作简单,但是无法满足有特定要求极耳间距的客户,无法灵活调节极耳间距以适应不同焊接点位的保护板,使得电芯制作难度加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方便调整极耳间距的卷绕式电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卷绕式电芯,包括由并排旋转的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进行绕制成型的隔膜和极片;所述极片包括箔材、在所述箔材上涂覆的极粉、以及在所述箔材的一侧设置的极耳位;所述极耳位上设置有极耳;在所述箔材包括涂覆所述极粉的敷料区、以及无所述极粉的弯折区;所述弯折区位于所述极耳位和所述敷料区之间,所述极耳位在所述弯折区向内弯折。
在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中,所述极片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中,在所述正极片和/或负极片上设置所述弯折区。
在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中,卷绕后的所述隔膜和极片外围还包裹有铝塑包装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中,所述极耳位弯折后设置有将其固定的胶纸。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极耳位在弯折区进行了折叠,控制了极耳与卷针两侧边缘的距离,从而可以控制极耳之间的距离,通过对极耳间距灵活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或不同焊接点位的保护板。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卷绕式电芯的一个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卷绕式电芯的折叠后的正极片和负极片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卷绕式电芯的负极片和隔膜套设在第一卷针外围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卷绕式电芯的正极片插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卷绕式电芯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可通过卷绕成型的隔膜40和极片。该极片包括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每一极片均包括箔材11、在箔材11上涂覆的极粉12以及在箔材11一侧设置的极耳位。在极耳位位置处点焊连接设置有极耳13,当然,极耳13与极耳位的连接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导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该箔材11包括敷料区、弯折区14和极耳位,弯折区14位于极耳位和敷料区之间,用于供极耳位向内弯折,调整极耳13的位置。在敷料区涂覆有极粉12,而弯折区14不涂覆极粉12或者去除极粉12形成。极耳位在箔材11的边缘形成,极耳13点焊固定连接在极耳位上。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均设有弯折区14,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仅在正极片20或负极片30上设置。
在卷绕时,根据两极耳13的距离计算出弯折区14的弯折折叠尺寸,然后按照工艺标准将极片在弯折区14内进行折叠;折叠后的极片可以用胶纸进行初步固定,如图2所示。然后,将折叠后的负极片30塞到第一卷针50的位置处,并塞到底;然后套上隔膜40,如图3所示,同步旋转第一卷针50和第二卷针60;然后,将折叠后的正极片20塞到第二卷针60的位置处,并塞到底,利用隔膜40将正极片20和负极片30绝缘分隔,如图4所示;然后,继续旋转第一卷针50和第二卷针60,最后卷绕成型整个电芯。可以控制极耳13之间的距离,通过对极耳13间距灵活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或不同焊接点位的保护板。
以上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此实施,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倍特力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倍特力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98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加热控温电池模块以及电池组
- 下一篇:免头部支架手机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