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钢结构建筑屋面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9085.7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0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董传明;王文耀;叶飞;刘月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7/04 | 分类号: | E04B7/04;E04D11/00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王琪;白京萍 |
地址: | 23301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结构 建筑 屋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轻钢结构建筑屋面。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屋面的结构形式有两种: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和钢结构屋面。
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屋面的施工方法为:以混凝土浇筑好的梁柱为框架,用木质撑杆或钢管临时支撑模板,再捆扎钢筋置于框架和模板之间,然后在框架和模板之间浇筑混凝土,经过养护周期后,撤去撑杆、拆除模板,形成屋面。该施工方法的缺陷是:施工时间较长,易延误施工工期,撑杆和模板周转使用若干次后易损坏,浪费材料。该屋面的缺陷是:有明显的梁柱结构,影响美观,不适用于大跨度建筑。
钢结构屋面的施工方法为:采用各种型钢(如:工字钢或薄壁型轻钢)为柱、主梁、次梁,通过主梁、次梁形成网状结构,在网状结构上依次铺设钢瓦等并用锚钉固定,以形成屋面。该屋面的缺陷是:易漏水,保温隔热效果较差,另,屋面的下侧也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轻钢结构建筑屋面,本屋面不易漏水、保温隔热效果较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钢结构建筑屋面,它包括相互平行的若干竖直桁架、担接在每两个相邻桁架下端之间的拱形板、将每两个相邻桁架和两者之间的拱形板包容的覆盖层。
为能简洁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轻钢结构建筑屋面均简称为本屋面。
采用以上的结构后,因每个拱形板呈独立的一块整板且其通过担接结构进行固定,故使得本屋面不易漏水,因覆盖层将每两个相邻桁架和两者之间的拱形板包容,故使得本屋面的保温隔热效果较佳。
所述每个桁架包括水平上方管、若干竖直V形连接件、对称处于上方管下方且与上方管相平行的两个水平L形下角钢;
两个下角钢的两个竖直翼板平行间隔,两个下角钢的两个水平翼板向外延伸且对称布置,每个下角钢的水平翼板和竖直翼板之间有一夹角为90度且敞口朝上的凹进,以致每个桁架下端有内外布置的两个凹进,且对于每两个相邻桁架而言,设定一桁架下端的两个凹进靠近另一桁架的一侧为内,设定一桁架下端的两个凹进远离另一桁架的一侧为外;
每个V形连接件的上开口端与上方管连接,每个V形连接件的下封闭端插入两个下角钢的两个竖直翼板之间且三者相连接;
每一拱形板担接在每两个相邻桁架下端的两个内侧的凹进之间;
覆盖层的上侧超过每个桁架的水平上方管。
这样,使得本屋面的结构简单合理。
所述每个桁架包括水平上方管、若干竖直V形连接件、处于上方管下方且与上方管相平行的一个下伸水平剑形角钢;
剑形角钢的两个倾斜翼板向外延伸且对称布置,剑形角钢的两个倾斜翼板和竖直翼板之间有一夹角为锐角且敞口朝上的凹进,以致每个桁架下端有内外布置的两个凹进,且对于每两个相邻桁架而言,设定一桁架下端的两个凹进靠近另一桁架的一侧为内,设定一桁架下端的两个凹进远离另一桁架的一侧为外;
每个V形连接件的上开口端与上方管连接,每个V形连接件的下封闭端与剑形角钢的竖直翼板连接;
每一拱形板担接在每两个相邻桁架下端的两个内侧的凹进之间;
覆盖层的上侧超过每个桁架的水平上方管。
这样,使得本屋面的结构简单合理。
所述覆盖层为水泥砂浆层。这样,在保温隔热效果得到保证的前提条件下,使得本屋面的制造成本较低。
所述覆盖层为上下两层结构,其中:下层为泡沫混凝土或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层,上层为混凝土层。这样,在保温隔热效果得到保证的前提条件下,使得本屋面的自重较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屋面实施例一自上而下看的一立体图(未示出覆盖层);
图2 是本屋面实施例一的主视图(示出覆盖层);
图3是本屋面实施例一自上而下看的另一立体图;
图4是图2中D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屋面实施例二自上而下看的一立体图(未示出覆盖层);
图6是本屋面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7是本屋面实施例二自上而下看的另一立体图;
图8是图6中D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4:
本屋面包括相互平行的若干竖直桁架A、担接在每两个相邻桁架A下端之间的拱形板B、将每两个相邻桁架A和两者之间的拱形板B包容的覆盖层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90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