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拆卸的冲压小孔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4585.1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5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汪明付;陈义锋;李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耀精密五金(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34 | 分类号: | B21D28/3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刘文求;杨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拆卸 冲压 小孔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的冲压小孔的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现在市场上的所有的品牌手机,基本上LCD或者是LED框都采用五金件,采用五金件的好处在于可以打造超薄手机,而且强度高等。这就对五金件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考虑材质,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和塑胶件的附着力。由于产品的结构限制,五金件为冷冲压,而塑胶件为高温,高压射出成型。如何才能有效的让五金件与塑胶件紧密的粘合在一起而又不变形呢?因此一般采取在五金件穿孔的做法。其冲压出来的手机的模型10上设置有许多小孔20,如图1所示。然后,在上述带有小孔20的五金件10的上面附着塑胶件30,如图2所示。这样一来,保证了五金件10与塑胶件30紧密的粘合在一起而又不变形。
在小孔的加工过程中,一般是采用一整套冲压模具,将五金件从最初状态连续冲压到成型状态,即图1所示的状态。上述冲压磨具被称为连续模,其每天要求的产能在2万到3万之间,模具在冲裁的过程中,冲头与材料之间的摩擦,与脱料板之间的摩擦等,都会带来一定的磨损,那么冲出来的孔也会越来越小,渐渐的就达不到我们的要求,这就意味着要修模,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在冲孔的过程中,冲头与材料之间的摩擦会带来很高的热量,频繁的冲压就使冲头的温度越来越高,最终导致冲头退火,硬度越来越低,最后就会折断,也要修模。
而现有的连续模的长度一般在1.2m-2m之间,每次修模都要卸下模具,用叉车叉到模修区,修模技工分开模具,拆开模板,返修或更换冲头,装模,合模,再用叉车叉到冲床上面,再锁模。整个过程最少需两小时,费时费力,不利于流水化的生产作业。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的冲压小孔的模具,旨在解决现有冲压小孔的连续模维修时费时费力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拆卸的冲压小孔的模具,用于在加工件上穿孔,其中,所述冲压小孔的模具包括若干个冲孔设备,所述若干个冲孔设备之间通过固定装置连接。
所述的可拆卸的冲压小孔的模具,其中,所述固定装置为夹具。
所述的可拆卸的冲压小孔的模具,其中,所述冲孔设备包括冲头和底座,所述冲头设置在底座上。
所述的可拆卸的冲压小孔的模具,其中,所述冲头为细长棒体,端头部磨削成小孔的形状和大小。
所述的可拆卸的冲压小孔的模具,其中,所述冲孔设备的长度在100厘米到120厘米之间,宽度在80厘米到90厘米之间。
有益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可拆卸的冲压小孔的模具,维修时可以直接从冲床上面卸下固定装置,就可以直接对模具进行维修,而不用将整套模具卸下,从而节约了大量的修模时间、人力资源等,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设置有小孔的五金件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带有小孔的五金件的上面附着塑胶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的冲压小孔的模具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拆卸的冲压小孔的模具中的冲孔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卸的冲压小孔的模具,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的冲压小孔的模具的结构框图。如图所示,所述的可拆卸的冲压小孔的模具100包括若干个冲孔设备110,所述若干个冲孔设备110之间通过固定装置120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耀精密五金(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捷耀精密五金(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45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式玻璃传输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轿车后地板备胎槽的加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