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幕式粉尘废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3195.2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27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卓亿线路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法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6 | 代理人: | 常玉明;张兰海 |
地址: | 0656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幕 粉尘 废气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尘废气处理设备,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环保除尘设备得到了快速发展,设备水平不断提高,但也存在设备单一、结构复杂,除去较小尘粒效率低,且不能同时处理废气中含酸碱等化学物质的问题。
现有技术的废气除尘设备有袋式除尘器、旋风除尘器、文氏管除尘器、水膜除尘器、喷淋式除尘器、冲击式除尘器、自激式除尘器等,其除尘机理是根据尘粒的大小分别采用离心力除尘、重力除尘机理,使含尘气体在除尘器内作旋转运动,气体中的颗粒物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被甩向外壁,从气流中分离出来,使含尘气体得到净化。
旋风除尘器结构比较简单,一般用铁板焊接制造,设备中没有运动部件,制作加工比较容易,造价比较低。旋风除尘器维护使用简单,方便,耐高温,对高浓度粉尘适应性比较好,是治理小型锅炉烟尘污染的主要设备,亦常用于高浓度含尘气体的初级净化,或在生产中用来作为粉料气力输送设备的卸料器。由于旋风除尘器是利用颗粒自身重力的,因此,对粒径小于2.5的尘粒除尘效率极低。而事实上,正是粒径小于2.5μm的尘粒,对人身体健康及大气环境危害比大颗粒粉尘大得多。这些粉尘在空气中依靠自身的重力几乎不沉降,能较长时间悬浮在大气中,使城市上空好像被蒙上一个灰盖子,它们常常吸附着及其它有害气体,被吸入人体内后对人体呼吸系统危害进一步加大。当大气温度下降的时候,它们又成为水蒸气的凝结核,使城市中浓雾增加。此外,在除尘的同时除去含酸碱等化学物质的废气也是一项技术难题,现有技术上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除去粒径小于2.5μm的尘粒并同时除去废气中的酸碱成分的水幕式粉尘废气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水箱、水泵输水系统,水泵输水系统将水箱内水抽送至储水槽内,其特征在于:外壳上部与出气管路连接,下部与储尘室连接,储尘室底部安装有支脚;外壳内上部安装有储水槽和透气板,以分隔出上部的出气管路和中部的中央气室、水幕过滤室;中央气室与水幕过滤室由中央滤网分隔;水幕过滤室内安装有水幕滤网,储水槽上开有漏水孔,透过该孔水流均匀密布在水幕滤网上形成水膜;透气板开有透气孔,过滤后的气体通过该孔进入出气管路;外壳内下部安装有进气室和透水板,以分隔出下部的储尘室;进气室连接有进气管;透水板开有透水孔,沿水幕滤网流下的污水通过该孔进入储尘室;储尘室连接外部的溢流管,溢流管连接水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这样实现:水幕滤网通过固定板连接在上部的储水槽和下部的进气室上,在连接储水槽的上部固定板一侧还连接有限流板,储水槽上的漏水孔开在固定板与限流板之间。
水幕滤网由多层组成,每层网目不同,层间距离不同,保持含尘气体在通过每层时的流速基本相同,以增大含尘气体与水幕过滤室内水雾、水膜接触碰撞的机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对储水槽、水幕滤网层间距离的设计,保证水幕滤网上水膜均匀和在水幕过滤室内形成水雾气氛,使得含尘气体在旋流,冲击,雾化,扩散等各种机理的作用下增大水接触,增大水与易溶解于水的酸碱性气体的接触面积,延长含尘气体与水接触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除尘效率和对不同大小颗粒的含尘气体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储水槽、固定板及限流板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进气管、进气室及储尘室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标记说明:进气管1;进气室2;中央气室3;水幕过滤室4;透气板5; 储水槽6;出气管路7;水泵输水系统8;溢流管9;储尘室10;支脚11;外壳12;透水板13;固定板14;限流板15;水幕滤网16;中央滤网17;水箱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卓亿线路器材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卓亿线路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31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