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简易蓄能安全阀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2819.9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1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振虎 |
主分类号: | F16K17/00 | 分类号: | F16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300 浙江省台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简易 蓄能 安全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阀,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叉车同时具有蓄能功能的简易蓄能安全阀。
背景技术
液压机构的工作压力一般都比较高,在工作时,常常需要切换工作状态,液压机构在切换工作状态时,由于压力的突然改变,在极短时间里从波谷转为波峰,给液压元件带来强烈冲击,瞬时压力可以大大超出液压机构的额定工作压力,使液压元件可能出现破坏性损坏,大大缩短液压机构的使用寿命,同时产生较大的噪音,污染环境。为了克服该缺陷,液压机构常常采用与安全阀连接在一起,当压力过高时,安全阀动作,使压力过高的液压油回流,让峰值压力维持在安全压力之下。
如中国专利局在1999年4月14日公开的一份CN2314186Y号专利申请,该专利名称为《液压安全阀》,该液压安全阀包括调压螺钉、安全阀体、调压弹簧、顶头、钢球、高压油孔等,在高压油孔的前端设置有阻尼孔。该液压安全阀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稳定性差,虽然能解决液压元件遭破坏性损坏的问题,但在安全阀动作前,高压油升压过快的问题仍旧无法解决,对液压元件带来的强烈冲击不能得到有效缓解,无法避免液压元件的疲劳性损坏和带来的噪音问题。
为解决安全阀动作前,高压油升压过快的问题,2011年10月8日向中国专利局提出的申请号为201120380376.1的专利申请,该专利名称为《蓄能安全阀》,该蓄能安全阀包括中空的阀体,阀体内的腔体中分别依次设有可沿腔体来回移动的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和第三活塞,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和第三活塞分别将腔体依次分隔为第一液体腔、第二液体腔、气体腔、第三液体腔,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通过连接轴连为一体,第一活塞上设有贯通孔,贯通孔将第一液体腔和第二液体腔连通,第二活塞和第三活塞之间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抵接在第二活塞朝向第三活塞一侧的端面上,第一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在第三活塞朝向第二活塞一侧的端面上,第一液体腔中设有第一保压结构,第三液体腔中设有第二保压结构,在第二液体腔的腔壁上设有与高压输油管路相通的进油口,腔体在第二活塞的位置处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宽度小于第二活塞的宽度,环形凹槽的底面上设有与回油管路相通的出油口,气体腔的腔壁上设有与大气相通的通气孔,第三液体腔在远离第三活塞的腔壁上设有与高压输油管路相通的进出油口。该蓄能安全阀虽然能很好地解决安全阀动作前,高压油升压过快的问题,但结构还过于复杂。液压元器件的加工精度极高,每增加一个结构,其加工成本就会增加很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的简易蓄能安全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简易蓄能安全阀,包括中空的阀体,阀体内的腔体中分别设有可沿腔体来回移动的减压活塞和蓄能活塞,减压活塞和蓄能活塞分别将腔体依次分隔为减压液体腔、气体腔、蓄能液体腔,减压活塞和减压活塞之间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抵接在减压活塞朝向蓄能活塞一侧的端面上,第一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在蓄能活塞朝向减压活塞一侧的端面上,蓄能液体腔中设有保压结构,腔体在减压活塞的位置处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宽度小于减压活塞的宽度,环形凹槽的底面上设有与回油管路相通的出油口,气体腔的腔壁上设有与大气相通的通气孔,蓄能液体腔在远离蓄能活塞的腔壁上设有与高压输油管路相通的进出油口,所述减压液体腔设有与高压输油管路相通的进油口,减压液体腔在抵近减压活塞的位置处设有限位结构。由于减压液体腔在抵近减压活塞的位置处设有限位结构,这样可以方便减压活塞的安装定位,同时使得阀体的进油口可以利用阀体原有的加工工艺通道,减少阀体的加工工序,简化阀体的加工工艺,降低阀体的加工成本。
所述限位结构为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位于减压液体腔的腔壁上,环形凸起与阀体连为一体,环形凸起的内径小于减压活塞的外径。环形凸起对减压活塞起限位作用,用环形凸起作限位可以简化阀体的加工工艺,降低阀体的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B-B剖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振虎,未经陈振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28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蝶阀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调式弹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