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伤口基底测量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62749.7 | 申请日: | 2011-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6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 发明(设计)人: | 蒋小娟;袁刚;罗东林;陈锦;曾登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5/107 | 分类号: | A61B5/1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王海权 |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伤口 基底 测量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测量器,特别是一种伤口测量器。
背景技术
为了了解伤病者伤口复原的情况,医生需要对伤口的大小进行监测,从而指导用药情况,目前并没有专用的伤口基底测量器,医生多半用目测或直尺测量,其不足在于:目测和直尺测量均不准确,而且无法对伤口基底进行测量,只有伤口基底测量出的数据为最准确的伤口大小数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伤口基底测量器,它可以准确测量出伤口基底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两个悬臂,两个悬臂铰接在一起。
进一步,两个悬臂长度相同;
进一步,两个悬臂的铰接位置位于两个悬臂的中心;
进一步,两个悬臂的铰接位置位于两个悬臂的三分之一位置处;
在其中一个悬臂的尾端上设置有带刻度的标尺;
进一步,所述的标尺为弧形;
进一步,在两个悬臂的前端套为尖头,并套有保护套。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可以准确测量出伤口基底宽度,便于医生判断复原情况和用药量,并且不会对伤口造成再次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悬臂;2. 标尺;3. 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述,一种伤口基底测量器,它包括有两个悬臂1,两个悬臂1铰接在一起。
使用时,将两个悬臂1的前端伸入伤口底部,再将两个悬臂1张开,使悬臂1前端大小与伤口底部宽度相同,再通过直尺或弧形尺测量两悬臂1尾端间距,通过换算就可以得出伤口底部的宽度,测量方便准确。
为了便于操作,两个悬臂1长度相同。
两个悬臂1的铰接位置可以位于两个悬臂1的中心,也可以位于两个悬臂1的三分之一位置处。若是铰接位置位于两个悬臂1的中心,测量出尾端的距离即为伤口底部的宽度;若铰接位置位于悬臂1偏向前端三分之一位置,则测量出尾端距离再除以二为可以得到伤口底部宽度。当然铰接位置还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设定。
为了便于测量,在其中一个悬臂1的尾端上设置有带刻度的标尺2。的标尺2可以为弧形。
在两个悬臂1的前端套为尖头,并套有保护套3。前端尖头可以使测量更准确,保护套3防止伤口在测量时受到再次伤害。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27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交联型聚苯乙烯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合成双(二苯基膦)烷烃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