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回风立井风化基岩段井筒壁后注浆施工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560268.2 | 申请日: | 2011-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0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晖;王国英;苏富平;张礼奎;罗战旗;宋培章;史天雄;李燕鹏;焦金军;赵志红;武伟平;张雪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煤业化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5/04 | 分类号: | E21D5/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刘崇义 |
| 地址: | 710021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回风 立井 风化 基岩 井筒 壁后注浆 施工 结构 | ||
1.一种回风立井风化基岩段井筒壁后注浆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布设在需进行注浆施工的风化基岩段下部且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圆柱状止浆垫、由上至下布设在所述风化基岩段井筒侧壁上的多排注浆孔(2)、分别安装在多排所述注浆孔(2)内的多根注浆孔口管和通过注浆管道与多根所述注浆孔口管相接的注浆设备,多排所述注浆孔(2)呈均匀布设,且每一排所述注浆孔(2)均包括沿圆周方向布设的多个注浆孔(2),多个所述注浆孔(2)呈均匀布设;所述圆柱状止浆垫布设在所施工立井井筒(1)内侧且其直径与立井井筒(1)的内径一致,所述立井井筒(1)的内径为Ф6.5m~Ф8.5m,上下相邻两排所述注浆孔(2)之间的间距为2m±0.2m,每一排所述注浆孔(2)中左右相邻两个注浆孔(2)之间的间距为1.2m~1.6m;所述注浆孔(2)呈水平向布设,注浆孔(2)由内至外自立井井筒(1)的井筒侧壁穿出且穿出长度为200mm~500mm,注浆完成后每个注浆孔(2)外端部均形成一个扩散半径为1200mm±100mm的球形扩散头(3),每一排注浆孔(2)中所有注浆孔(2)外端部所形成的球形扩散头(3)均紧固连接为一体,且多排注浆孔(2)外端部所形成的所有球形扩散头(3)在立井井筒(1)的外围形成一个结构稳定的防水帷幕。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风立井风化基岩段井筒壁后注浆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多排所述注浆孔(2)中的所有注浆孔(2)呈梅花形布设。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风立井风化基岩段井筒壁后注浆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2)由内至外自立井井筒(1)的井筒侧壁穿出且穿出长度为200mm~300mm。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风立井风化基岩段井筒壁后注浆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井井筒(1)的内径为Ф7.5m,每一排所述注浆孔(2)中所包括注浆孔(2)的数量为16个,每一排所述注浆孔(2)中左右相邻两个注浆孔(2)之间的间距为1.47m,所述立井井筒(1)的壁厚为0.75m且注浆孔(2)的深度为1.05m,上下相邻两排所述注浆孔(2)之间的间距为2m,每一排所述注浆孔(2)中左右相邻两个注浆孔(2)之间的间距为1.47m。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风立井风化基岩段井筒壁后注浆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扩散头(3)的扩散半径为12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煤业化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煤业化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026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敞开式的无心盾构刀盘
- 下一篇:大落差混凝土浇筑用缓冲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