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5856.7 | 申请日: | 201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60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强;罗刚;张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唐华明 |
地址: | 518049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我国每年建成的非工业性用房面积达到数亿平方米,而由于现代建筑的密封性的加强和化学品的广泛使用,室内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影响人的舒适性感受,甚至影响人的健康。
因甲醛、甲苯等有机物可以被植物根部的微生物降解,所以如果使被污染空气通过植物的根床,将会提高去除室内污染空气的效果。
在现有的室内空气净化装置中,通过在栽培用媒介中置入进气管道以使被污染空气通过植物根部。实用新型人对现有技术分析后,了解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进气管的位置固定,进气口面积有限,且进气口在栽培用媒介内分布不均匀,使得空气只能通过进气口以上部分的植物根部,不能有效的去除室内污染空气。
因此,如何有效去除室内空气污染,净化室内空气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空气净化装置,该空气净化装置能够使得被污染空气大量均匀的通过盆栽植物根部,且盆栽植物根部能够直接接触颗粒状吸附基质,最大程度地增加了被污染的空气和植物根部接触的面积,能够有效去除室内污染空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微型风机(3)、颗粒状吸附基质(4)、盆栽植物(5)和为所述盆栽植物提供所需水分的补水系统(6);其中:
所述外壳体(1)内设置有将所述外壳体(1)分隔成上容置空间(11)和下容置空间(12)的隔板(13),所述隔板(13)上开设有第一类孔(131);所述下容置空间的侧壁上设置有出风口(121);所述微型风机(3)置于所述下容置空间(12)内,且所述微型风机的进风口(31)与所述第一类孔(131)连通;
所述上容置空间(11)的开口处形成内折挡沿(14),所述内折挡沿(14)末端连接有内壁(15),所述内壁(15)上设置有若干供空气流通的第二类孔(151);所述内壳体(2)的侧壁位于所述外壳体(1)的侧壁和所述内壁(15)之间,与所述外壳体(1)的侧壁和所述内壁(15)共同构成进气室(16),所述内壳体(2)的底壁与所述内壁(15)共同构成盛放所述颗粒状吸附基质(4)的空间;所述盆栽植物(5)栽种于所述颗粒状吸附基质(4)上。
上述空气净化装置,优选的,所述内壳体(2)的侧壁上还设置有用于观测内壳体(2)中水位的液位计(21)。
上述空气净化装置,优选的,所述内壳体(2)的底部还设置有排出内壳体(2)内水分的排水管(22)。
上述空气净化装置,优选的,所述补水系统(6)包括:均匀布置在所述颗粒状吸附基质内的吸水保湿基质。
上述空气净化装置,优选的,所述补水系统(6)包括:水泵(61),与所述水泵(61)相连接,控制所述水泵(61)定时泵水的定时控制器(62);与所述水泵(61)相连接的导水管(63)以及与所述导水管(63)相连接,放置在所述颗粒状吸附基质(4)上的滴灌管(64)。
上述空气净化装置,优选的,所述内壁(15)的下部还连接有过滤层(151)。
通过以上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在外壳体的内壁上设置若干第二类孔,并通过外壳体和内壳体配合形成进气室,使得空气能够大量均匀的通过植物根部,而且由于盆栽植物直接栽种在颗粒状吸附基质内,减小了空气流通的阻力,使得空气能顺畅通过颗粒状吸附基质。同时,补水系统能够保证植物根部保持有足够的水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喷灌管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58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