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烟吸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0184.0 | 申请日: | 201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6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刘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秋明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维邦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69 | 代理人: | 王昌花 |
地址: | 52386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烟吸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烟吸嘴,尤其是一种电子烟吸嘴的滤油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子烟滤油吸嘴包括:吸筒1’、设于吸筒1’内的雾化装置2、用于引导烟油流动的导油管3’、烟油塞4’及烟油盖5’。
所述吸筒1’包括用于容置液态烟油的烟油仓11’和供烟雾通过的烟雾通道12’。所述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21’和用于固定该雾化器21’的雾化杯22’,所述雾化杯22’由支撑座221’、陶瓷座222’及泡沫镍223’组合而成。所述导油管3’一端通过金属导油架6’与烟油仓11’相连,以将烟油仓11’内的烟油引导至所述雾化杯22’中。所述烟油塞4’设于所述烟油仓11’内靠近所述雾化装置2一端。所述烟油盖5’用于封闭烟油仓11’的一端。
现有电子烟滤油吸嘴存在如下缺陷:所述烟油盖5’位于吸筒1’的吸气端,由于烟雾通道12’直通到吸筒1’外部,烟油颗粒会和烟雾一起直接从烟雾通道12’溢出吸筒1’外部,其滤油效果较差;此外,雾化杯22’制造和组装工艺流程较为复杂,成本造价高,且陶瓷座222’和泡沫镍223’直接与吸筒1’的内壁相接,隔热效果差,致使吸筒1’的外壁温度较高甚至烫手进而影响正常使用;金属引油架6’的设置并未使引油过程因此而通顺,反而增加了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烟吸嘴,以改善电子烟吸嘴的滤油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烟吸嘴,包括设于吸筒内用于容置烟油的烟油仓、用于将烟油雾化成烟雾的雾化装置及烟雾通道,所述电子烟吸嘴还包括设于所述吸筒内用以吸附滤除烟雾中的烟油颗粒的滤油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滤油装置包括用于密封所述烟油仓一端的烟油盖,该烟油盖上设有供烟油颗粒沉积于其表面上的导气槽及用于使吸筒内部和外部气体相通的吸气孔,该导气槽与所述烟雾通道相连通,所述吸气孔也与所述烟雾通道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槽为阶梯槽,该阶梯槽与所述吸气孔相连通,所述烟雾通道借助于该阶梯槽与所述吸气孔与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槽为贯通烟油盖上下两端且位于烟油盖侧壁上向烟油盖中心线方向凹陷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呈弧形、U形或V形。
进一步地,所述烟油盖采用硅胶材质一体成型,其形状和尺寸与所述吸筒的内腔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滤油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烟雾通道的内壁上并与烟雾通道的横截面相匹配的滤油层。
进一步地,所述滤油层为设有至少一个过滤孔的滤油板,该滤油板沿垂直于所述烟雾通道的中心线设置于烟雾通道内壁上,并与所述烟雾通道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电子烟吸嘴内设置了包括滤油层和具有滤油功能的烟油盖在内的滤油装置,使得电子烟吸嘴的滤油效果较好。另外,电子烟滤油装置内设有采用了一体成型的雾化杯,即简化了电子烟吸嘴的制作工艺,也节约了生成成本,且雾化杯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子烟吸嘴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子烟吸嘴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子烟吸嘴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子烟吸嘴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子烟吸嘴的雾化杯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子烟吸嘴的雾化杯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子烟吸嘴的烟油盖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子烟吸嘴的烟油盖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烟吸嘴及其滤油装置,包括吸筒1、雾化装置2、导油管3、烟油塞4及含有烟油盖5或烟油盖5”的滤油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秋明,未经刘秋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01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