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及电动辅助自行车线尾套的打紧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8440.2 | 申请日: | 2011-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16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平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亚马自行车(太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7B9/00 | 分类号: | D07B9/00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4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电动自行车 电动 辅助 线尾套 打紧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及电动辅助自行车线尾套的打紧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可以一次性在与钢索套合的线尾套外圆周上成型出多个处接合用凹点,使得钢索与线尾套打紧的加工过程相形简易,并可提升质量良率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及电动辅助自行车线尾套的打紧工具。
背景技术
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电动辅助自行车上常见有利用钢索来作控制动作的构造组成,例如剎车装置或变速装置的部位就常见到利用钢索来作为操作媒介,从操作端扳动操作杆时,就会经由钢索连动来带动剎车器或变速器内的作用部位改变位置,从而达成剎车或变速的作用。所使用的钢索是由多股细钢丝绞合组成,因此钢索被截取适当长度用来组装时,总是会有端头外露。而外露的端头极易出现细钢丝散开的现象,因此容易刺伤接近的人士(可能是骑乘者或是靠近者),很不理想。
因此本专利发明人曾实用新型一种车用钢索端头与端头帽结合构造(台湾专利号为M388444),该方案是设计一种端头帽(即该专利中的“线尾套”,也有人称为“铝尾套”),其具有一容槽,可套合住车用钢索的端头,该端头帽(线尾套)的外圆周上设有至少一处向内凹陷的凹点,该凹点凹陷入进而夹持住钢索,使端头帽(线尾套)与钢索端头间作成保护性的结合体。其中,该端头帽(线尾套)外圆周上所设至少一处向内凹陷的凹点,可沿着端头帽(线尾套)外圆周均匀分布在同一层面的圆周上,或分布在不同层面上,使钢索与端头帽(线尾套)结合后受力均匀而更稳固。简单言之,该方案利用一端头帽(线尾套)与钢索套合,再在线尾套外圆周上加工成型向内凹陷的接合用的凹点,使端头帽(线尾套)与钢索间做成保护性结合,以防止钢索的端头刺伤接近人士。
为在已套合住钢索的端头帽(线尾套)上加工成型出向内凹陷的接合用凹点,早期实行的方式是利用钳子类的工具将线尾套夹扁来与钢索夹紧,其缺点在于不易施力,且对钢索的夹制力量不平均导致加工质量不稳定,常见的现象是使用不久端头帽(线尾套)就脱离钢索。另有一种方式是将套合住钢索端头的端头帽(线尾套)水平插置于治具中,再操作成型模具下压去成型出第一处(个)凹点,然后成型模具上升离开,同时在治具中转动线尾套到另一位置,再操作成型模具下压去成型出第二处(个)凹点,因此若线尾套外圆周上要有四处(个)凹点,即必须反复操作上述步骤才能完成。其缺点在于操作过程繁复,而且质量也难以稳定,导致不良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及电动辅助自行车线尾套的打紧工具,该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及电动辅助自行车线尾套的打紧工具可以在已套合在车用钢索端头的线尾套外圆周上一次性成型出多处接合用凹点,使得钢索与线尾套打紧的加工过程更简便,并可提升加工良率。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及电动辅助自行车线尾套的打紧工具,包括第一、二操作柄、中间限位件、一组打紧件、第一、二接合板、调整螺件和螺帽盖,其中,该第一操作柄的柄部上方固连有一板槽组,该板槽组为由两板体形成的一个开口朝向第二操作柄的槽状体,该板槽组在两板体上都对应设有一第一中间孔、至少两个第一容置孔、两个第一限制孔、两个第一限制弧槽和一弧形的第一容置槽,各容置孔以相同斜斜角度分布位于第一中间孔周围,且第一容置孔与第一中间孔之间还设有宽松的第一通槽将二者连通,两个第一限制孔对称设于第一容置孔外围,两个第一限制弧槽对称设于第一容置孔外围,且第一限制弧槽与第一限制孔交错设置,弧形的第一容置槽设于板槽组下方,第一容置槽内一侧突设有一第一抵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亚马自行车(太仓)有限公司,未经欧亚马自行车(太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84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