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短路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5383.2 | 申请日: | 201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1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韩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市航宇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8 | 分类号: | H01R13/648;H01R24/00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王楚云 |
地址: | 2253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路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短路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采用的电连接器插头、插座中的插针和插孔在插拔过程中易产生静电,造成电器设备的损坏,影响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短路连接器,它可以防止静电的产生,提高电连接器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短路连接器,它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的插座的端部设有对座壳体,对座壳体将插座实现固定,插头上设有螺套,插头通过螺套的旋转插合与插座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插头包括头壳体和插孔,在头壳体内部的头部和尾部分别装有孔绝缘体和孔盖板,在头壳体头部的进口处设有挡圈,插孔穿过孔绝缘体和孔盖板,在插孔位于孔绝缘体的一端套有插孔护套,在孔绝缘体的中心位置设有连接杆,在连接杆上固定套有套芯,套芯位于孔盖板内设有的凹槽内,在凹槽内连接杆移动时带动套芯移动,在凹槽内设有弹簧,弹簧位于套芯的锥面与凹槽的内壁之间,所述的插座包括座壳体,在座壳体内的头部和尾部分别设有针绝缘体和针盖板,在针绝缘体和针盖板,在针绝缘体的中间位置设有顶针,在顶针的周围分布有插针,插针分布在顶针的周围并穿过针绝缘体和针盖板,在座壳体的尾端设有挡圈,挡圈将针盖板定位,插拔的时候,顶针顶到连接杆上,连接杆带动套芯压迫弹簧压缩,套芯与两插孔分离,短路结束,插合后,信号能够单路传输。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插头在没有信号传输的情况下,能够依靠自身的接触件短路来释放静电。当插头与插座插合的时候,通过顶针推动连接杆来压缩弹簧,套芯与插孔分离,使得连接器插合时能够单独传输信号。本发明实现了连接器自身释放静电,保护连接器的功能,提升了电连接器的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插头的内部示意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内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和图3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短路连接器,它包括插头1和插座2,所述的插座2的端部设有对座壳体3,对座壳体3将插座2实现固定,插头1上设有螺套4,插头1通过螺套4的旋转插合与插座2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插头1包括头壳体5和插孔6,在头壳体5内部的头部和尾部分别装有孔绝缘体7和孔盖板8,在头壳体5头部的进口处设有挡圈9,插孔6穿过孔绝缘体7和孔盖板8,在插孔6位于孔绝缘体7的一端套有插孔护套9,在孔绝缘体7的中心位置设有连接杆10,在连接杆10上固定套有套芯11,套芯11位于孔盖板8内设有的凹槽12内,在凹槽12内连接杆10移动时带动套芯11移动,在凹槽12内设有弹簧13,弹簧13位于套芯11的锥面与凹槽12的内壁之间,螺套4是依靠头壳体5和头壳体5外设有的卡销20的限制来实现定位的,装配完成的螺套2可左右滑动并且自由转动,使得插头1在插拔的时候能够实现随着螺套4螺纹的渐进转动进行锁紧插合,插座2包括座壳体14,在座壳体14内的头部和尾部分别设有针绝缘体15和针盖板16,在针绝缘体15和针盖板16,在针绝缘体15的中间位置设有顶针17,在顶针17的周围分布有插针18,插针18分布在顶针17的周围并穿过针绝缘体15和针盖板16,在座壳体14的尾端设有挡圈19,挡圈19将针盖板16定位,插拔的时候,顶针17顶到连接杆10上,连接杆10带动套芯11压迫弹簧13压缩,套芯11与两插孔6分离,短路结束,插合后,信号能够单路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市航宇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泰州市航宇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53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精度高效率智能闭环伺服泵控系统
- 下一篇:铝复合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