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电池片正电极网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3972.7 | 申请日: | 2011-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85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魏志凌;高小平;潘世珎;赵录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允升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15/36 | 分类号: | B41F15/36;H01L3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电池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印刷网板,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正电极印刷网板。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追求低成本的同时,对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太阳能电池制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硅片切割,材料准备;去除损伤层;制绒; 扩散制结;边缘刻蚀、清洗;沉积减反射层;印刷上下电极;共烧形成金属接触;以及电池片测试。其中电极的印刷对电池的性能有非常大的影响,高质量性能的电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
传统的正电极印刷网板由若干条主栅线和若干条细栅线相互垂直构成。图1所示为156×156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正电极网板的示意图,其由3条主栅线11和若干条细栅线12相互垂直构成。这种传统网板印刷出的电极主栅线线宽大且几乎贯穿整个电池片,其大面积遮盖了电池片的光照面积,从而减少了太阳能的利用率。虽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减小印刷细栅线的线径宽度,以便增大电池片的有效光照面积,但印刷电极固有的栅线结构的电流收集能力难以再进一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传统太阳能电池正电极网板印刷出的电极栅线导致电流的收集能力难以进一步提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片正电极印刷网板,其特殊的栅线结构可以增强电流的收集能力,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热能转化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正电极网板,包括板体,板体上设有细栅线及若干节点,所述板体上的细栅线图案由若干个“米”字形栅线结构阵列单元构成,且所述节点处于“米”字形栅线结构单元的中间交点处。
进一步,所述“米”字形栅线结构单元的竖直和水平方向上的栅线具有若干分支结构。
进一步,所述“米”字形栅线结构单元的斜向栅线也具有若干分支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米”字形栅线结构单元的主体为方形。
作为优选,所述“米”字形结构竖直和水平方向栅线上的分支结构为对称结构;进一步,分支结构的线型均为直线型,且在同一枝干的同一侧上的分支结构的栅线相互之间等间距平行。
作为优选,所述“米”字形结构斜向栅线上的分支结构为对称结构;进一步,分支结构的线型均为直线型,且在同一枝干的同一侧上的分支结构的栅线相互之间等间距平行。
进一步,所述的“米”字形结构的每个独立区域分支结构的栅线均等间距平行。
所述网板的栅线结构由若干以上所述的结构单元构成,作为优选,所述网板的栅线结构由n×n个所述栅线结构单元构成(n=1,2,3,4,5等所有合适的自然数),相邻两个单元的栅线结构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电极网板的特殊结构,运用了拓扑学规律,通过其印刷出的电极栅线具有电流收集能力强、传输速率高的优点,能够有效的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太阳能电池电极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正电极网板结构的示意图;以及
图3是图2中21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讨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此处的详细说明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该实施例的变型或其它等同方式得以实现。
一种太阳能电池正电极网板,其板体结构如图2所示。板体上印刷区域由16(即4×4)个“米”字形结构单元21构成。图3为图2中21部分的放大示意图,结构单元由一个节点31和若干栅线32 构成,主体为方形结构,所有相邻的两个单元交界处的栅线32是连贯的,即无断点;节点31及栅线32在印刷时起到漏浆的作用,透过细栅线32和节点31可以在电池片上形成与网板上栅线结构图案相同的电池片正电极。
以下详细描述本实施例的结构单元21。
所述“米”字形结构单元21上只有一个节点,其处于“米”字形栅线结构单元的中间交点处。所述“米”字形结构单元21以与中心节点相交的四条栅线为骨架,骨架栅线将结构单元平分为8个三角形区域,如三角形区域33。所述的“米”字形结构中的竖直和水平方向骨架栅线上具有直线型分支结构栅线a,斜向骨架栅线上具有直线型分支结构栅线b。在被骨架栅线分割的每个区域内(如区域33),所有栅线a与栅线b构成的栅线组的栅线相互之间等间距平行。所述栅线a、栅线b构成的栅线组的栅线方向与栅线a(或栅线b)所在的骨架栅线成22.5°,即α(或β)为2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允升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允升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39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