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囊式牵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40243.6 | 申请日: | 201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6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万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巴赫曼健康产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5/042 | 分类号: | A61F5/042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交通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17 | 代理人: | 黄瑞华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囊 牵引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气囊式牵引器。
背景技术
脊柱作为人体骨架主要的结构支撑,包含了由弹性关节连接和韧带及胶质弹性软骨盘构成的骨性脊柱。成人脊柱包括33块椎骨,其中最后9块融合成骨盆后侧的骶骨和尾骨。脊柱的径向有很多弯曲,比如颈部和腰部的弯曲凸向身体前侧,胸部和骶部的弯曲凸向身体后侧。这些弯曲提供了一定的强度和平衡,是直立行走的必要条件。
脊柱颈腰部的弯曲大概35到45度,在这种弯曲程度下,重量被相对平均的分配到脊柱表面和椎间盘上。当脊柱由于外伤,疾病,遗传,习惯性微伤或者姿势不对造成的弯曲丧失时,体重会压向柔软的、非骨质的椎间盘,抑制液体流动,导致椎间盘退化。渐渐地,这些患者会表现出脊柱运动功能障碍,进而造成润滑和维持脊柱弹性的营养物质吸收障碍。椎间盘会进一步退化,导致运动功能丧失,残疾和神经损害。椎间盘固有的关节液大概20年就开始消失。
脊椎退行性病变也称为骨性关节炎,其主要特征为骨刺增生、椎间盘变薄。临床症状表现为脊椎僵硬、酸痛,活动范围缩小。有时会伴随着头晕、头痛、手臂、腿脚麻木及脊椎相关性疾病。脊椎的退化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椎体间存在无菌性炎症,病人会有酸痛的症状。此阶段尚无骨刺与椎间盘退化等永久改变,神经根受压的机会较少。第二阶段,椎间盘有少量退化,骨刺开始少量出现;坐的时间长了会腰背酸痛;上背部疼痛,开始出现脊椎相关性疾病。第三阶段,椎间盘更薄了,但尚未“消失”。骨刺更长了,但尚未“搭桥”。上述的症状更为严重,并且由间断性发作转为持续性发作。第四阶段,一个以上的椎间盘完全消失,骨刺开始搭桥,各种症状持续而严重。椎间盘在变薄的过程中,神经根受压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至椎间盘完全消失时,如果该脊椎压到了神经根,则该脊椎无法被复位,只有进行手术。脊柱结构的问题是产生退化的主要原因。
脊柱牵引装置则为了保持脊柱颈区正常的前凸曲线,防止椎间盘退化而应运而生。一般利用牵引带和装置,对某部位进行牵拉练习,目的是增大椎体间隙和椎间孔,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和椎动脉的扭曲,缓解肌肉痉挛,使凸出的椎间盘复位。
常用的有治疗颈椎病的颈椎牵引、腰椎间盘突症的骨盆(腰椎)牵引。其装置可利用重锤、弹簧秤或旋紧螺旋杆作牵引力的非机动牵引床,或使用电子装置自控的机动牵引床。
腰椎长骨刺(即腰椎骨性关节炎)、椎间盘突出压迫到坐骨神经的患者,可用腰椎牵引来改善。腰椎牵引需要比较大的力量,大多使用机械牵引。腰椎牵引可分为间歇式及半持续性两种方式,患者可以趴或躺在治疗床上。间歇式牵引约拉七秒、停十五秒,持续廿至卅分钟;重量由体重的四分之一开始(此重量可以克服身体与床之间的摩擦力),一段时间之后,视患者的忍受程度,逐渐增加到体重的二分之一为止。半持续性牵引约持续拉卅分钟至二小时,休息几分钟后可反覆牵引,一天共牵引约六至八小时。
颈椎牵引时的牵引的力量以达到颈椎椎间隙增大而不引起肌肉、关节损伤为目的,牵引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时间过长易造成肌肉和韧带静力性损伤。
然而上述的腰椎牵引、颈椎牵引都是一个维度定向的牵引或直线牵引,在牵引完成之后会存在一定的变形,破坏生理曲度,对脊椎的矫正和恢复产生了一定的不利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气囊式牵引器,该气囊式牵引器采用三维的牵引方式,有利于恢复生理曲度,而且自动控制,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气囊式牵引器,包括与压力传感器相连接的气室,气室上分别开设有与气泵、气囊相连接的通孔,气泵、气囊分别通过导管与气室相连接,气室的侧壁上还开设有通孔与电磁阀相连接;气泵、压力传感器、电磁阀还分别与中央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的气囊包括内胆和具有触感的气囊外壳。
所述的电磁阀为多个。
所述的气囊式颈椎牵引器开始工作时,气囊的牵引为:
中央控制器首先控制气泵向气囊充气,中央控制器接收到气囊的压力达到预设的颈椎门槛值时,中央控制器控制气泵停止向气囊充气,保持气囊的压力1~10min,然后中央控制器关闭电磁阀,使气囊放气;
气囊放气之后,中央控制器根据接收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囊的压力的变化,按照气囊充气、保持压力、气囊放气的循环来进行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巴赫曼健康产品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巴赫曼健康产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402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