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阴极LED管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38141.0 | 申请日: | 201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15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颜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川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9/00;F21V17/00;F21V3/04;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5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阴极 led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管灯、尤其涉及一种发光效率高、输出光通量高、亮度高、工作寿命长、使用安全可靠,且可调光、可调光色、可调光色温、可变色、可红外线感应控制、可射频控制的廉价节能环保的冷阴极LED管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热阴极直管荧光灯和节能灯,具有发光效率高、输出光通量大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办公室、家庭、隧道等场合的照明。但它的使用寿命短,一般为几千小时至一万小时;同时它每开关一次,其寿命就要缩短约1小时,因此在一些需要经常开关的场合,其使用寿命更短;此外,现有的热阴极直管荧光灯的单位灯管长度的输出光通量小等,
冷阴极荧光灯由于具有寿命长、容易调光、耐闪烁、体积小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背照明等。但灯的功率小、单灯的总光通量小;若用多支短的直管组合成直管荧光灯,则存在灯管长度小、电极数量多、电极功耗大等缺陷,发光效率低;同时多支短的直管密封在一个密封管内,在大功率时、灯管的温度容易过高、特别是在灯管电极处、而使其发光效率和寿命下降;因而目前还不能制成大功率的可替换现有热阴极日光灯的、大功率、高光通量、高效率、长寿命、的大功率直管冷阴极荧光灯。
由此可见,使用现有热阴极直管荧光灯和节能灯具有以下缺陷和不足:
1、发光效率低、输出光通量小等优点;
2、使用寿命短,一般为几千小时至一万小时,同时它每开关一次,其寿命就要缩短约1小时;
3、不能满足可调光色度的场所。
显而易见,上述现有的热阴极直管荧光灯和节能灯在技术和实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为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及研发机构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的方法,但很久以来一直没有合适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在一些传统的产品中又没有合适的技术能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怎样能创设一种新型的照明器具,实属当前重要的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热阴极直管荧光灯、节能灯具和冷阴极直管荧光灯上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高光通量、高效率、长寿命的冷阴极LED管灯。
一种冷阴极LED管灯,其包括灯罩;在该灯罩内部收纳有第一冷阴极荧光灯管、第二冷阴极荧光灯管、多个LED元件、基板和散热铝条,该灯罩两端侧分别与一第一堵头的一端侧接触;
所述LED元件、第一冷阴极荧光灯管和第二冷阴极荧光灯管都安装在基板一端侧的表面上,以及,基板另一端侧设置为散热接合部,在散热铝条上设有导轨槽,基板安装在散热铝条的导轨槽中并且基板的散热结合部与散热铝条传导热接触,在散热铝条内型腔中安置有亮灯电路;
所述亮灯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LED元件、第一冷阴极荧光灯管、第一冷阴极荧光灯管的输入端连接,亮灯电路的输入端与一第二堵头上的插针连接;
所述第二堵头固定在散热铝条的端侧,第一堵头安装在第二堵头上并且第一堵头的一端侧与第二堵头的另一端侧接触配合,以及,第二堵头的一端侧分别与灯罩和散热铝条的端侧接触并且第二堵头的内端侧把灯罩的两端侧包裹在其内部。
所述第一冷阴极荧光灯管、第二冷阴极荧光灯管都为低气压辉光气体放电灯,其外径在4-8mm之间。
其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的第一冷阴极荧光灯管和第二冷阴极荧光灯管由至少一个固定装置安装在基板上。
所述固定装置一端侧设有弧形卡槽并且通过弧形卡槽与第一冷阴极荧光灯管、第二冷阴极荧光灯管接触,所述固定装置另一端侧与基板端侧面接触。
所述灯罩由部分半透明以及部分着色、漫射、光扩散组成。
所述亮灯电路由LED元件的驱动电路、第一第二冷阴极荧光灯管和第二冷阴极荧光灯管的驱动电路、红外线感应电路和射频遥控电路组成。
所述插针由高导电金属材质制成,插针是镶装在第二堵头上。
所述第一堵头和第二堵头由耐高温绝缘塑料注塑成型。
所述的第一冷阴极荧光灯管、第二冷阴极荧光灯管、多个LED元件都为相同发光色或不同发光色的独立的或组合的发光体。
所述的第一冷阴极荧光灯管、第二冷阴极荧光灯管都为至少一支直线形、U形、N形、Z形、S形、连体式形或分段式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川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川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81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