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卡合式配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34152.1 | 申请日: | 2011-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6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文仁 |
主分类号: | A63B53/06 | 分类号: | A63B5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式 配重 装置 | ||
技术领域
一种卡合式配重装置,尤指用于高尔夫球杆头更换不同重量的配重件时,将配重装置设置成可快速更换的构件。
背景技术
当进行高尔夫球类运动,由于每个人于择杆姿势以及力道等条件都各有差异,因此为了使高尔夫球头符合每个人的挥杆习性,目前大多球具厂商在设计高尔夫球头时,会选择加上一配重装置来调整挥杆的重心,以让使用者发挥个人化的最佳的挥杆特性,然而,现有的用于高尔夫球头的配重装置通常设置有可拆式配重件,以及固定于高尔夫球头的本体,因此当使用者于更换不同重量的配重件时,必须将配重件随本体的螺牙以螺旋方向旋转多圈以上,才能将配重件螺纹连接迫紧以及松开螺纹连接,然而,此种螺纹连接方式具有更换耗时以及拆装不便的缺点。
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配重装置更换耗时与拆装不便的问题与缺失,即为从事此相关业者所亟欲研发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改变配重装置的固定方式,将配重装置设置成卡合定位的构件,达到快速且方便更换不同重量配重件的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合式配重装置,该配重装置设置有本体与装设于本体的配重件,配重件内枢接有抵持装置,其中:
该本体具有底部,底部周缘向上延伸有侧壁,使底部与侧壁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而侧壁用以连接于球杆头,使容置空间露出于球杆头,侧壁靠近底部处的内表面朝向容置空间横向凸设有多个止挡片,止挡片的下底面设置有抵靠面,且止挡片的侧表面形成有定位面;
该配重件设置有基部,基部下方延伸有延伸部,延伸部下方端剖设出抵靠 部,且配重件设置有贯穿基部与延伸部的通孔,而延伸部内表面环状设置有第一锁固部;
该抵持装置设置有旋动件,旋动件的外侧表面环状设置有用以与第一锁固部锁固定位的第二锁固部,且旋动件于第二锁固部下方端横向延伸出有卡掣片;
前述配重件的延伸部插入本体的容置空间时,延伸部的抵靠部会抵靠于本体的止挡片上,同时定位面止挡配重件的横向位移,再旋动抵持装置的旋动件,使旋动件的卡掣片会进入止挡片下方形成卡合,同时卡掣片靠近于抵靠面形成紧迫定位。
所述卡合式配重装置,其中,该本体的底部凹设有抵持面。
所述卡合式配重装置,其中,该配重件的第一锁固部纵向并排设置有第一凸肋,而抵持装置的第二锁固部纵向并排设置有第二凸肋,并使第一凸肋与第二凸肋呈交错设置,以让第一锁固部与第二锁固部形成交错卡合定位。
所述卡合式配重装置,其中,该抵持装置的旋动件上表面设置有供手动工具转动的沉头孔。
所述卡合式配重装置,其中,该抵持装置的旋动件于两个相邻的第二锁固部之间形成有凹状的让位部。
所述卡合式配重装置,其中,该抵持装置的旋动件内设置有锁固件,锁固件外缘设置有外螺牙,而旋动件内侧设置有内螺牙,使锁固件的外螺牙螺纹连接于旋动件的内螺牙形成定位,而锁固件内设置有抵持件,抵持件具有止挡部,止挡部底面延伸有位移部,而锁固件底面设置有贯孔,使抵持件的位移部由贯孔露出,抵持件的止挡部上设置有弹性元件,弹性元件两端分别抵持于旋动件与抵持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局部剖面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局部剖面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局部剖面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1、本体;11、底部;12、侧壁;13、容置空间;14、止挡片;141、抵靠面;142、定位面;15、抵持面;2、配重件;21、基部;22、延伸部;23、抵靠部;24、通孔;25、第一锁固部;251、第一凸肋;3、抵持装置;31、旋动件;311、沉头孔;312、内螺牙;32、第二锁固部;321、卡掣片;322、第二凸肋;33、让位部;34、锁固件;341、外螺牙;342、贯孔;35、抵持件;351、止挡部;352、位移部;36、弹性元件;4、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卡合式配重装置,该配重装置设置有本体1、配重件2以及抵持装置3,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文仁,未经郑文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341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车架纵梁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饭煲内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