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热盘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21307.8 | 申请日: | 201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6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赵波;郑维;张剑峰;戴尚书;郑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6/24 | 分类号: | A47J36/2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 |
地址: | 52831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热盘,属于现有电烹锅电热盘结构的改进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电热盘,如用于电饭煲的电热盘结构如图1、图2、图3示,电热盘1的传热表面整体设计为平面或弧面,和内锅2的底部形状、尺寸相配合,使电热盘1与内锅2的底部紧密贴合,电热盘内的电热管上方对应的盘体部分为热管部分11,该热管部分11与内锅2的底部紧密配合,增加传热效率。
但上述这种结构的电热盘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受热而膨胀变形,会出现电热盘1盘体的中间部分12微微向上变形形成拱起13,拱起13向上顶住内锅2,容易造成电热盘1的中间部分12与内锅2底部直接接触,而使得热管部分11与内锅底部之间出现间隙而影响传热效率,从而导致内锅2底部受热不均,影响煮饭效果和米饭口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传热均匀的电热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热盘,包括盘体和浇铸在盘体中的电热管,盘体包括其下方对应电热管的热管部分和围在热管部分内侧的中间部分,其特征是,所述盘体的热管部分的表面设计为与电烹锅内锅的底部相匹配吻合的弧面,所述盘体的中间部分的表面设计为下凹形状的避空台阶。
上述电热盘的盘体中心设有用于安装温控器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电热盘利用所述中间部分下凹形状的避空台阶,可有效避免电热盘受热后变形使内锅与热管部分之间出现间隙的现象,使盘体的热管部分与内锅底始终保持紧密贴合,既改善了内锅受热不均、影响煮饭效果的问题,又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电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电热盘组装后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电热盘组装后工作时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热盘及相关组装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热盘组装后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4、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电热盘,包括盘体1和浇铸在盘体1中的电热管15,盘体1中心设有用于安装温控器4的通孔14,盘体1包括其下方对应电热管15的热管部分11、围在热管部分11和通孔14之间的中间部分12,热管部分11的表面设计为形状、尺寸均与内锅2的底部相匹配吻合的弧面,所述中间部分12的表面设计为下凹形状的避空台阶。
如图4、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电热盘在使用时,电热盘1固定在外锅3的底部内侧,温控器4安装在电热盘的通孔14中,内锅2置放于电热盘1上,内锅2的底部与电热盘1的传热表面紧密接触,特别是与电热盘的热管部分11的表面紧密接触,内锅2的底部中心向下压缩温控器4。
电热盘1在工作时,受热慢慢膨胀变形,即使中间部分12微微向上拱起,由于中间部分12设计为下凹形状的避空台阶,中间部分12不会与内锅2的底部直接接触而向上顶住内锅2,因此,也就不会改变内锅2的底部与电热盘的热管部分11之间的紧密接触状态,从而避免内锅2底部与热管部分11之间出现间隙而导致内锅2底部受热不均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电热盘既改善了内锅2受热不均、影响煮饭效果的现象,又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电热式烹饪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美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213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抑菌陶瓷器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阵列结构的RFID智能货架读写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