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检测感光电路板的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20428.0 | 申请日: | 201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38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栋;陈思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星显示科技(福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300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感光 电路板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感光电路板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带自动感光的显示器或TV,其在显示器或TV的正面设有一感光电路板,所述感光电路板具有感应环境亮度功能,可以根据周围环境亮度光线的强度来自动调节显示器亮度的大小,同时还可以感应显示器或TV前方是否有使用者或者观看者,如果没有,则自动使显示器或TV进入待机状态,在更长时间后会自动关闭显示器或TV的电源。装有感光电路板的显示器或TV具有很好的节能减耗的作用。该类显示器或TV在产品出厂前必须检验感光电路板是否正常工作,现有的测试方法是在显示器或TV的各组件都组装完毕后,通过用手或挡板遮挡感光电路板,然后观察显示器或TV是否进入待机状态,如果进入待机状态,说明感光电路板正常,如果未进入待机状态,说明感光电路板有故障。现有的检测感光电路板的方法需要用整台显示器来测试,如果发现故障还需拆开显示器维修,因此验证感光电路板好坏的测试成本高,且测试速度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感光电路板的测试装置,其结构简单,减少测试成本,减少生产线作业员的动作,降低作业员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生产线的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检测感光电路板的测试装置,包括一第一电阻,一LED灯,一三极管以及一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至电源和所述感光电路板,另一端连接所述LED灯的正极,所述LED灯的负极连接至所述三极管,所述三极管连接至大地,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至大地和所述三极管,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感光电路板。
进一步地,所述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LED灯的负极相连,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至大地,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LED灯的负极相连,所述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至大地,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为5V或12V。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均为800Ω~2KΩ。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本实用新型测试装置与感光电路板连接后,用手遮挡感光电路板,通过观察LED的亮暗即可判断感光电路板的好坏,且在感光电路板未被组装到显示器上即可测试其好坏,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降低了测试成本,减少生产线作业员的动作,降低作业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生产线的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用于检测感光电路板的测试装置,包括一第一电阻1,一LED灯2,一三极管3以及一第二电阻4,所述第一电阻1的一端分别连接至电源和所述感光电路板5,另一端连接所述LED灯2的正极,所述LED灯2的负极连接至所述三极管3,所述三极管3连接至大地,所述第二电阻4的一端分别连接至大地和所述三极管3,所述第二电阻4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感光电路板5。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所述三极管3采用NPN型三极管,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LED灯2的负极相连,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至大地,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相连4。其工作原理是:电源接通后,NPN型三极管B极到E极的电流IB,控制NPN型三极管C极到E极的电流IC,使三极管导通,LED灯发光;用手遮住感光小板的发射端或者接收端,NPN型三极管B极到E极电流IB变小,NPN型三极管C极到E极电流IC也随之变小,导致通过LED灯的电流变小,LED灯变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星显示科技(福建)有限公司,未经捷星显示科技(福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204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