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12859.2 | 申请日: | 201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4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朱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冠裕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8 | 分类号: | H01B7/08;H01B7/02;H01B7/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维邦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69 | 代理人: | 黄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线结构。
背景技术
排线具有柔软、可弯曲折叠、厚度薄、体积小及连接简单等优点,在电子产品中已被广泛地使用。
然而,现有的排线如电脑中使用的排线,导线之间有许多绝缘薄膜导致捆卷后横截面积较大;而翻盖式点读机或玩具需将排线穿过产品对应的小孔(例如需将排线穿过主机与屏幕铰接处的小孔),由于小孔较小,而排线难以捆卷且捆卷后横截面积较大,故难以穿过。
此外,现有如玩具、点读机等使用的线束——采用的是多条不同颜色的导线束在一起(例如用7条铜丝直径为0.1mm外径为0.8mm的导线,颜色有黑、棕、红、橙、黄、绿、蓝、紫、灰及白等),先根据生产需要将不同颜色且两端裸露导体的导线,一条一条地挑选出来组合在一起,并在这些导线外部套上热缩管并移至一个预定位置,然后用热风筒将热缩管吹缩紧固,再把加工好的排线穿过产品对应的小孔,接着将裸露导体的端头从电路板的焊线孔穿过并焊接上去。由于导体较细软,穿线过程中裸露的端头碰触到其他部件容易弯曲变形;各导线在焊线孔的焊接有顺序性,而排线较凌乱导致容易穿错和焊错位置,造成人为的产品不良;并且在焊线孔里,导线只能穿一条焊一条,不能一次性全部穿完或焊接,生产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容易捆卷且捆卷后横截面积较小容易穿过小孔的排线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排线结构,主体为一长条形排线,具有多条并行设置且外围包裹绝缘材料的导线及与所述绝缘材料一体成型且连接于导线之间的绝缘薄膜,相邻两条导线之间形成有多个镂空单元。
进一步地,镂空单元为长方形且大小相同。
进一步地,绝缘薄膜的未镂空区域形成用于连接导线的连接部,两端位置的连接部的宽度大于中间的连接部的宽度。
进一步地,排线两端切割形成有可拔除的保护套。
进一步地,镂空单元长度为5毫米~90毫米。
进一步地,镂空单元长度为45毫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线结构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在相邻两条导线之间形成有多个镂空单元的技术手段,从而达到了容易捆卷且捆卷后横截面积较小容易穿过小孔的技术效果,而且排线两端设有保护套,端头不容易弯曲变形;各导线按预定顺序排列,不容易穿错和焊错位置,可一次性穿完并焊接,产品良率和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线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线结构,主体为一长条形排线,包括导线10及连接于导线10之间的绝缘薄膜20。
导线10具有多条并行设置,且外围包裹绝缘材料。
绝缘薄膜20与所述绝缘材料一体成型,且连接于导线10之间。绝缘薄膜20的未镂空区域形成用于连接导线10的连接部21。借由所述连接部21,排线的各个导线10不会错乱而搅成一团,排列顺序固定,也方便卷成一卷。其中,两端位置的连接部21的宽度大于中间的连接部21的宽度,借由两端较宽的连接部21,排线的两端的各个导线10间的绝缘薄膜20不容易被撕开而导致两端的导线10错乱,进而影响后续的插焊线孔和焊接工作。
进一步地,排线两端还切割形成有可拔除的保护套40,也即用切割设备将排线两端的绝缘材料和绝缘薄膜20按预定宽度切开形成保护套40,使用时可用力拔除,再穿入焊线孔后进行焊接,从而,有了保护套40的绝缘材料和绝缘薄膜20的保护,端头11碰触到其他部件也不容易弯曲变形,进而排线的各端头11可一次性全部穿入焊线孔中并一次性焊接完毕,提高了生产效率。各导线10的排列和焊线孔的焊接均有顺序性,若最边上的导线10和焊线孔穿插和焊接正确,则其他各对导线10和焊线孔就不容易出错,本实施方式中,最边缘的一根导线10设有标识颜色,以方便作业人员焊接时与对应的焊接孔进行对照,防止穿插或焊接出错。
相邻两条导线10之间形成有多个镂空单元30,镂空单元30为长方形且大小相同。借由多个所述镂空单元30,减小了排线捆卷后的横截面积,容易穿过对应的小孔,加快了穿过速度。镂空单元30单元长度为5毫米~90毫米,本实施方式中,镂空单元30长度优选为45毫米。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冠裕投资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冠裕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128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