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乏汽回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12772.5 | 申请日: | 2011-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93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梅;阳洁;闫震;孙庆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华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3/08 | 分类号: | F28C3/08;F28F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4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水降压排放二次闪蒸产生乏汽的回收设备,广泛应用在工业乏汽的回收利用上,能够有效的回收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乏汽,属于余热回收节能减排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生产轮胎的企业中,轮胎硫化工艺大部分仍采用热水硫化,硫化需用的热水温度一般在180度以上,在硫化结束时热水从轮胎内排出分为两个阶段:有压排放、无压排放,排放背压为常压。高温热水从轮胎内排出的过程也是一个降压过程,在降压排放过程中,由于压力降低,部分显热释放出来,这部分超量热会以潜热的形式被吸收,热水就会被闪蒸成蒸汽,即乏汽。
工业生产领域中经常产生大量的乏汽,由于乏汽压力低、密度小、流速慢而难以回收,工业上常采用冷水与乏汽混合回收热量,传统的回收设备往往因为结构复杂而造成微压蒸汽难以通过,达不到回收效果,而过分简单的汽水混合设备又因为水汽接触不充分使蒸汽大量流失,同样达不到回收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大流量微压乏汽回收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更为合理、回收效果好的乏汽回收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乏汽回收器,包括有中空的壳体、设置在壳体顶端的出汽口、壳体底部的出水口、以及设置在壳体底部的进汽口,壳体内自上而下按一定间距垂向设置有奇数个用于实现乏汽和喷淋水进行热交换的喷淋装置。
喷淋装置包括有进水管及分水管,喷淋装置沿进水管的轴向中心线对称分布有偶数个分水管,进水管及分水管上共布有10个特制喷淋嘴,喷淋嘴为用于增大喷淋水和乏汽汽液接触面积的螺旋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是,实现快速、高效的实现乏汽与喷淋水的热交换,从而有效地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另一设计目的是,在中空的壳体内自上而下垂向设置有数个用于实现乏汽和喷淋水进行热交换的喷淋装置,提高乏汽的分散率和融合效率,保证乏汽能够充分快速的被液化。
设计目的还在于,喷淋装置的喷淋嘴采用螺旋状结构,使喷淋水成雾状下落,增加喷淋水与乏汽间的接触面积,保证进行充分的热交换。
设计目的还在于,下部的升气降水装置能使乏汽均匀分布上升,并不受凝结水影响,顺利通过回收器而不产压降,不产生背压,使整个硫化工艺不受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乏汽回收器具有以下优点:
1、对现有乏汽回收工艺和装置提出针对性改进,可有效地解决乏汽的浪费、提高乏气的回收效率和降低工艺成本。
2、通过改进进汽口的分布形态和状态均匀性,提高乏汽冷却效率。
3、喷淋装置的喷淋嘴采用螺旋状结构,以增加喷淋水与乏汽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两者之间的热交换效率。
4、升气降水装置能使乏汽均匀分布上升,并不受凝结水影响,顺利通过回收器而不产压降,不产生背压,不影响系统。
5、附图说明
图1所述乏汽回收器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喷淋装置2,喷淋水主管21,喷水管22,喷淋嘴23,汽液交换室3,升气降水装置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乏汽回收器主要包括有,中空的壳体、设置在壳体1顶端的出汽口、壳体1底部的出水口、以及设置在壳体1底部的进汽口,壳体1内自上而下按一定间距垂向设置有3个以上用于实现乏汽和喷淋水进行热交换的喷淋装置2。
喷淋装置2沿进水管的轴向中心线对称分布有偶数个喷淋嘴。喷淋装置2包括有用于捕捉乏汽的喷淋水主管21,沿喷淋水主管21轴向中心对称分布的喷水管22和喷淋嘴23,喷淋装置2的喷淋嘴23为用于增加喷淋水和乏汽接触面积的螺旋状结 构。
通过进汽口进入壳体1内的乏汽,喷淋装置2通过喷淋嘴23进行冷水喷撒,冷水的温度一般在20~65℃之间,冷水与乏汽在汽液交换室3充分接触,部分未凝结的乏汽进入第二喷淋装置下方继续与喷淋水进行接触,又有部分乏汽凝结下落,经过两次喷淋装置后,仅剩的一小部分乏汽在第三喷淋装置下方再进行一次热交换,以保证进入壳体内的乏汽都能够凝结回收再利用。
喷淋水经过吸收乏汽,变成更高温度的热水(90℃左右),通过出水口被输送到热水再利用装置。设备与真空系统相连接,通过抽真空,进一步防止气相室憋压。经试验验证,乏汽通过回收器后可以完全被吸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软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华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软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华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127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