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检式同轴双极高低压交流声光验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07561.2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2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崔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翟银华 |
主分类号: | G01R19/145 | 分类号: | G01R19/145;G01R31/36;G01R1/04;G01R3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杨妙琴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检式 同轴 极高 低压 交流 声光 验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设备是否带电的仪器仪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检式同轴双极高低压交流声光验电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外检式同轴双极高低压交流声光验电器的验电显示部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圆柱类,二是扁长类。这两类有一个共同点,电路板与电场等电位线垂直,在电路板上易形成电压差,这两类结构在高电场下都需要良好的屏蔽措施,给生产制造增加了成本和工作量。另外,现有的验电器虽然带自检功能,但是其自检主要是针对其内部电路的自检,当验电器的按触电极发生故障时,其自检功能并不能检测出来,其自检系统的检测结果仍然是验电器无故障,这就给验电器的使用带来安全隐患,也导致验电器的验电结果大打折扣,还有,现有的验电器大多都不带电量显示功能,这就导致无法直观的确定验电器自身的电量,操作人员不能及时的确定验电器是否能够正常使用,这就给验电器的操作使用带来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了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检式同轴双极高低压交流声光验电器,它是设计一种长方形结构的验电器,体积小、重量轻、电场干扰小,共鸣声音大,同时设置自身电量分段显示、大容量的电池仓、同轴双电极按触电极,实现验电器的直观自检,同时能够对按触电极本身进行检测,能够自检到按触电极的顶端,达到全回路、全元件的自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外检式同轴双极高低压交流声光验电器,其中:包括壳体、内芯、按触电极、电路板及电池仓,壳体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其上端设置有按触电极连接座及电量显示孔,按触电极固定在按触电极连接座内,按触电极为同轴双电极按触电极,内芯设置在壳体的空腔内,内芯的顶面设置有凹槽,电路板设置在凹槽内,电路板上设置的电量显示器与壳体上的电量显示孔对应,内芯的底面设置有电池仓、蜂鸣器及指示灯,电池设置在电池仓内,电池仓、蜂鸣器、指示灯及按触电极均与电路板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同轴双电极按触电极包括作为第一电极的接触器、作为第二电极的连接块、上绝缘套及下绝缘套,连接块与壳体上的按触电极连接座连接,接触器穿装在连接块内,接触器与连接块之间设置有上绝缘套及下绝缘套,上绝缘套上部的外径大于上绝缘套下部的外径,上绝缘套的下部设置在接触器与连接块内壁之间,上绝缘套的上部设置在接触器与连接块的顶面之间。
进一步,所述的上绝缘套全部设置在接触器与连接块内壁之间,且上绝缘套下部设置有第一弹簧。
进一步,所述的同轴双电极按触电极包括作为第一电极的接触器、作为第二电极的连接块、上绝缘套、下绝缘套、第二弹簧及连接件,连接块与壳体上的按触电极连接座连接,接触器穿装在连接块内,接触器与连接块之间设置有上绝缘套及下绝缘套,上绝缘套上部的内径小于其下部的内径,上绝缘套上部设置在接触器与连接块顶面之间,连接块外设置有连接件,上绝缘套的下部设置在连接块与连接件之间,连接块与连接件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与上绝缘套的底面接触,另一端与连接件的内底面接触。
进一步,所述的内芯底面设置有隔板,电池仓设置在隔板的一侧,蜂鸣器及指示灯设置在另一侧。
进一步,所述的电池仓外设置有底座及压盖,底座固定在内芯底面,压盖与底座通过螺纹连接,压盖的内底面设置有第三弹簧。
进一步,所述的电池仓内设置有至少三块纽扣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长方形结构的验电器,体积小、重量轻、电场干扰小,共鸣声音大,同时设置自身电量分段显示、大容量的电池仓,使操作者能够直观的确定验电器自身的电量,及时更换电池,避免由于验电器自身没电带来的误操作。
2、本实用新型的同轴双电极按触电极,实现验电器的直观自检,同时能够对按触电极本身进行检测,能够自检到按触电极的顶端,达到全回路、全元件的自检,从而保证验电器的安全正常使用,避免了原有验电器因按触电极无法检测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结果形式多样,体积小、重量轻,不需专门维护;确保了验电的准确性,减少职工操作麻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按触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按触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按触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翟银华,未经翟银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75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电变压器缺相报警装置
- 下一篇:屏蔽板材测试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