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铸造车间密闭式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95334.2 | 申请日: | 201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7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谢斌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7/00 | 分类号: | B22D47/00;B22D7/1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造 车间 密闭式 排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造车间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普通铝锭是由铝锭连续铸造机铸造生产的。连续铸造机的工作原理:金属铝液从混合炉出铝口放出,经溜槽注入水平式连续铸造机的船型溜槽,再经分配器注入铸模而成型,连续铸造机上浇注的铝锭随铸模首先经间接水冷却,然后脱模送入冷却运输机直接水冷却,成品铝锭最后打捆包装。因此,连续铸造机将金属铝液铸造生产为成品铝锭的冷却过程全靠水冷却完成。
连续铸造机的冷却水供给与排放由铸造车间给排水循环系统完成。目前,铸造车间连续铸造机采用密闭式的管网给水系统与开放式井沟排水系统。
开放式井沟排水系统的配置形式为:连续铸造机冷却池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设有多个排水短管,每根排水短管对应一个开放式井沟,各个井沟之间采用水管联通,最后再与车间排水管网相连。冷却水的流向为:冷却池—排水短管—开放式井沟—排水管网。
在铝锭脱模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铝渣等杂物进入冷却水。当杂物随着冷却水进入开放式井沟后,会沉淀在开放式井沟的底部,便于集中清理掏出。
在整个冷却过程中,冷却水会较大幅度升高而产生部分水蒸气,且会出现温差,靠铸造机头部的井沟内水温可能超过45℃;靠铸造机尾部的井沟内水温可能小于45℃,采用开放式井沟便于水蒸气排放,使得水温均匀,以确保进入无压排水管网的冷却水温度不超过45℃。
因此,采用开放式井沟排水即便于将连续铸造机冷却水中夹带的杂物掏出,也便于排放水蒸气控制水温。但另一方面,开放式井沟设置在地表面上存在安全隐患:混合炉出铝口或者铸造机的船形溜槽与分配器处可能会出现铝液跑漏,铝液落入开放式井沟内,结果造成铝液遇水发生爆炸的严重事故,导致铸造设备损坏与操作人员伤亡。在现实中,铸造车间也出现过由于铝液与冷却水相遇发生爆炸的严重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构造与配置简洁、且便于施工安装的铸造车间排水系统,以确保整个铸造车间内地面干燥,消除现有的开放式井沟排水系统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该铸造车间密闭式排水系统,包含冷却池及排水管道系统,冷却池上有溢流排水口,冷却池外设有将其环绕的混合池,混合池池壁上设有溢流排水管,溢流排水管通过竖直管与排水管道系统连接。
溢流排水口有6个,沿冷却池的长度方向对称分布。溢流排水管有3根。
竖直管上设有手动管阀。
排水管道系统埋在地下,系统包含一根主排水管及对应每台铸造机的分排水管,每条分排水管上设有3根露出地面的竖直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依据本实用新型方案,在原冷却池外增设将其环绕的混合池,可以增加冷却水量,扩大回水散热面积,以确保进入铸造车间密闭排水管网系统的冷却回水温度不超过45℃。
冷却水从冷却池上的溢流排水口进入混合池,混合池通过溢流排水管排水,这样就将可能进入冷却水中的铝渣等杂物沉淀在冷却水池与混合池底部,便于连续铸造机停机检修时集中清理掏出。
竖直管上设有手动管阀,便于控制排水。
密闭排水管网系统深埋铸造车间地底下,整个铸造车间内地面保持干燥,即便铸造过程中出现铝液跑漏,也不会发生铝液遇水爆炸的严重事故。解决了现有开放式井沟排水系统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排水系统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00kt/y普通铝锭铸造车间密闭式排水系统。
设计选用3台16t/h连续铸造机。在每台16t/h连续铸造机上,配置有1个冷却水池1、6个溢流排水口2、1个冷却回水混合池3以及3根溢流排水管4等部件。
铸造车间预埋排水管网组成为:1条主排水管7,3条分排水管6,且每条分排水管6预留3根竖直管5在地面上,每根竖直管5带有1个手动管阀。
两部分由溢流排水管4与竖直管5通过手动管阀连接成一体。
16t/h连续铸造机冷却池1的冷却回水通过6个溢流排水口2溢流到冷却回水混合池3,混合后冷却回水通过3根溢流排水管4进入竖直管5,再进入铸造车间内预埋地下分排水管6,最后汇入主排水管7。整个排水过程中地面干燥,解决了现有开放式井沟排水系统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53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型数控卧式车床尾座
- 下一篇:无菌布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