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作于毫米波和L频段的综合一体化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94940.2 | 申请日: | 201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054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9 |
发明(设计)人: | 郑柳;党涛;倪建华;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5/01;H01Q19/1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徐宏;吴彦峰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作 毫米波 频段 综合 一体化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技术,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微波通讯和雷达系统及相关领域的天线。
背景技术
目前,在装载平台上如果需要天线既具有毫米波频段全向的功能,又具有L频段定向的功能,一般是采用两个独立的天线且两个天线的距离要大于远场辐射区。因为毫米波频段的电磁波与L频段的电磁波频段跨度大,且毫米波频段的电磁波损耗大,色散严重,现在还没能实现单通道具有毫米波和L频段的双频段天线。若在小尺寸的结构内做到将毫米波和L频段的天线集中在一起,两种天线的各项电性能指标都会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具有毫米波频段功能和L频段功能的双通道一体化天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包括底板9;在所述底板9的上部设置有引向器1、馈电振子2与反射器3,且引向器1、馈电振子2和反射器3三者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馈电振子2在中间,两边分别为引向器1和反射器3;所述反射器3下部为波导4,反射器3的上部为旋转喇叭5;在所述底板9的下部设置有L频段信号输入输出接口7与毫米波信号输入输出接口6、8;L频段信号输入输出接口7在馈电振子2正下方,毫米波信号输入输出接口6、8在反射器3的正下方。
优选地,所述引向器1、馈电振子2与反射器3的间距为0.15λ~0.25λ。
优选地,所述馈电振子(2)高度为0.5λ;馈电振子(2)比引向器(1)高5%~10%;反射器(3)的高度为波导(4)与旋转喇叭(5)的高度之和;反射器(3)比馈电振子(2)高5%~10%。
优选地,旋转喇叭5与馈电振子2的距离等于波导4与馈电振子2的距离。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中的L频段的天线结构与毫米波频段的天线结构互为匹配。毫米波频段辐射体(波导与旋转喇叭)不仅作为L频段辐射体的反射边界,同时实现了毫米波圆极化全向工作的功能;L频段辐射体(引向器与馈电振子)在单独实现L频段功能的同时,也作为毫米波辐射体的阻抗匹配组件,该种天线既能工作于毫米波频段又能工作于L频段。
2.本实用新型具有加工简单、性能可靠、体积小、频带宽、生产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好的特点,能用在毫米波系统平台上,以及其他微波通讯相关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1为引向器,2为馈电振子,3为反射器,4为波导,5为旋转喇叭,6与8为毫米波频段信号输入输出接口,7为L频段信号输入输出接口,9为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在底板9上安装引向器1,在中间一定位置安装馈电振子2,在另一头安装发射器3,结构1、2、3构成了L频段宽波束定向天线。引向器1、馈电振子2及反射器3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馈电振子2为天线的有源振子,是一种谐振长度的半波阵子,其长度约等于λ/2,作用是激励出电场,使周围空间处于电磁场中。
引向器1相当于天线的无源振子,作为天线的寄生单元,是通过有源振子的近场耦合而得到激励的,使引向器1方向的信号加强。原理是:引向器1长度略短于λ/2,与馈电振子间距约为λ/4。引向器对感应信号呈“容性”,电流超前电压90°;引向器1感应的电磁波会向馈电振子2辐射,辐射信号经过λ/4的路程使其滞后于从空中直接到达馈电振子2的信号90°,恰好抵消了前面引起的“超前”,两者相位相同,于是信号迭加,得到加强。
反射器3的作用是使反射器方向的信号减弱,其长度略长于λ/2,呈感性,电流滞后电压90°,再加上信号辐射到馈电振子2过程中又滞后90°,与从反射器3方向直接加到馈电振子2上的信号正好相差了180°,两者叠加起到了抵消作用,对此方向的信号起到了削弱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49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短路接地线
- 下一篇:树形延迟线电阻加载领结脉冲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