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冷却式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92747.5 | 申请日: | 201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53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乔长明;宋素梅;乔杰;乔金鑫;乔春林;黄忠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乔长明 |
主分类号: | H02K9/06 | 分类号: | H02K9/06;H02K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奚华保 |
地址: | 23209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冷却式电机,属于电动机或发电机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电机(包括电动机和发电机)的轴承都是固定在电机内且与电机线圈相互靠近的,那么电机在工作时尤其是在连续工作时,就容易造成轴承和线圈产生的大量热无法及时向外耗散或冷却,虽然现实中采用了多种冷却方式以使电机能够连续运转,但仍无法保证电机的负荷运行,从而容易导致电机的损坏,同时也埋下了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自冷却式电机,该电机有效解决了电机散热不充分的问题,从而保证了电机(包括电动机和发电机)的长周期的连续运转。
本实用新型的自冷却式电机,包括定子、连接到转轴上的转子和电机外壳,所述电机外壳整体固定在电机座上,所述电机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固定在电机座上且与电机外壳相分开。
所述电机外壳与电机轴承之间的转轴上设有用于冷却排风的可随转轴旋转的风扇。
所述轴承座内设有轴承油缸,所述轴承置于注有润滑油的轴承油缸内。
所述轴承油缸设有注油孔和出油孔。
所述转子的外周表面为规则或不规则的凹凸面结构。
所述凹凸面结构为规则的条形凹凸结构且该条形凹凸结构的凸起部分或凹陷部分的直线方向与所述转轴的轴心线方向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自冷却式电机(包括电动机和发电机)打破了常规技术,将电机轴承与电机本体分开,他们各自都有各自的散热方式,互不影响散热效果,从而保证了轴承及电机内部的较好散热,同时,冷却风扇及轴承油箱的设计更有效确保了电机运转热量的耗散,保证了电机的连续工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转子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座;2、风扇;3、出油孔;4、转轴;5、轴承座;6、注油孔;7、转子;8、电机外壳;9、条形凹凸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冷却式电机,包括定子、连接到转轴4上的转子7和电机外壳8,其中,电机外壳8整体固定在电机座1上,电机外壳8两端分别设有轴承座5,轴承座固定在电机座1上且与电机外壳8相分开一段距离,电机轴承位于固定在电机座1上的轴承座5内,同时,轴承座5内设注有润滑油的轴承油缸,轴承即置于轴承油缸内,轴承油缸上设有注油孔6和出油孔3,该设计使转动轴与轴承连接部浸于润滑油氛围中,降低了转轴与轴承的过热摩擦,有效保证了转轴与轴承的正常连续工作;电机外壳8与电机轴承之间的转轴4上设有用于冷却排风的可随转轴旋转的风扇2,电机外壳8的两端分别各设有一风扇2,其一用于向电机内鼓风,其二用于抽风,从而使电机内形成畅通的气流,两风扇的设置使电机在运转时,可有效保证电机本体内空气的流通,有利于机体内部热量的分散,电机外壳8的两端可无端盖或设置网状端盖;如图3所示,转子7的外周表面设计为规则的条形凹凸结构9且该条形凹凸结构9的凸起部分或凹陷部分的直线方向与转轴4的轴心线方向平行,除此,转子7的外周表面也可以设计为螺旋形凹凸结构或弧形凹凸结构,该凹凸结构的设计能够有效保证转子在运转时周围空气的流通,同时,对于发电机而言,又能够使该凹凸结构起到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的作用,从而更提高了发电机的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打破了常规的技术手段,将电机轴承与电机本体分开,他们各自都有各自的散热方式,互不影响散热效果,从而保证了轴承及电机内部的较好散热,同时,冷却风扇及轴承油箱的设计更有效确保了电机运转热量的耗散,保证了电机的连续工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乔长明,未经乔长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27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