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支架类铸件铸造用下砂箱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90379.0 | 申请日: | 201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7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闫成玉;李伟;徐建国;邹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朗锐茂达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21/00 | 分类号: | B22C21/00;B22C21/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贾海芬 |
地址: |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铸件 铸造 砂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类铸件铸造用下砂箱,属于铸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常规的砂箱由两个具一侧敞口的上砂箱基体和下砂箱基体连接构成,砂箱基体内部的空间放置模具和型砂,为满足铸造工艺要求,砂箱和型模之间应有足够的吃砂量,且砂箱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但对于铸造支架类铸件的砂箱一般采用金属砂箱,通常模型结构为一型多件,如一型四件或一型六件,将对应的型模及芯模放置在砂箱,经合箱、炉料熔炼、浇注、冷却和铸件清理,制得支架类铸件。由于目前砂箱结构相对紧凑,在保证吃砂量的情况下,使支架类铸件尾部紧靠于砂箱的箱框边,而支架尾部属于最后凝固部分,而根据铸件冷凝规律,铸件在最后凝固冷却的地方,由于液态收缩及凝固受缩之和远大于固态收缩,在该部位往往会出现空洞,尤其支架类铸件尾部的缩孔尤为突出,造成支架类铸件铸造机械性能的严重下降,因此极大地影响支架类铸件的成品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在不增加型砂使用量的情况下,能减少支架类铸件缩孔缺陷的支架类铸件铸造用下砂箱。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支架类铸件铸造用下砂箱,包括由四周侧板构成的箱框、固定在箱框底部的箱挡、固定在箱框前后侧板外侧的至少两个连接座以及固定在箱框左右侧板上的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框前后侧板上分别设有一个以上外凸的呈槽形或U形的框边,且框边的内侧具有放置冒口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在箱框前后侧板上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外凸的槽形或U形框边,使该处的框边内侧在砂箱内具有放置冒口的空间,因此可将冒口放置在砂箱的外凸框边处,将冒口放置砂箱内并位于支架类铸件尾部的最后凝固部分,由于冒口中的金属液比支架类铸件需要补缩部位的凝固得晚,有效减小支架类铸件在凝固冷却过程中液态收缩与固态收缩的差距,对支架类铸件的尾部起到补缩作用,而有效防止支架类铸件产生收缩类缺陷,提高了支架类铸件的内在质量和成品率。本实用新型仅在原箱框的前后侧板的基础上增设外凸的呈槽形或U形的框边,无需改变砂箱基体,在不增加砂子使用量的前提下,解决支架类铸件尾部缩孔问题,结构紧凑合理,且便于对现用砂箱进行改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支架类铸造用下砂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提架,2-连接座,3-框边,4-箱框,5-箱挡,6-外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架类铸造用下砂箱,包括由四周侧板构成的箱框4、固定在箱框4底部的箱挡5、固定在箱框4前后侧板外侧的至少两个连接座2以及固定在箱框4左右侧板上的提架1,本实用新型砂箱由两个前后侧板和两个左右侧板焊接构成,前后侧板和左右侧板可采用10~16mm mm的钢板,箱框4的底部焊接通有横梁和纵梁构成的箱挡5,其箱框4的外侧沿其周边焊接有外加强筋6,即两个前后侧板和两个左右侧板的外侧焊接有外加强筋6,使砂箱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使用中能保证不断裂和发生过大变形,同时还对型砂有足够的附着力,使用中不会掉砂或塌箱,而且又便于落砂。本实用新型前后侧板外侧焊接有至少两个连接座2,见图1所示,前后两侧板焊接有四个连接座2,各连接座2上设有螺孔,当上砂箱与下砂箱合箱后,通过紧固件可将上砂箱与下砂箱可靠连接。本实用新型在箱框4的两左右侧板上分别设有提架1,通过两提架1方便吊运或搬动砂箱。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箱框4的前后侧板上设有一个以上外凸的呈槽形或U形的框边3,且框边3的内侧具有放置冒口的空间,本实用新型箱框4的前后侧板上分别沿箱框4中心面对称设有2~4个框边3,即箱框4上共设有四个框边3或六个框边3,或八个框边3,可根据不同支架的结构特点,做适当调整,该框边3的厚度在10mm~16mm,如12mm、15mm等,而框边3的槽形或U形的开口可控制在120~180mm,每个框边3内放置一个圆形冒口,通过冒口加强对支架类铸件的尾部补缩,而提高支架类铸件的内在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朗锐茂达铸造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朗锐茂达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903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成型模具压杆
- 下一篇:一种方便下芯、高效造型的双下砂箱造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