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构混凝土与开挖面间的接触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7929.3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4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罗洪波;陈宏;徐林;陈毅峰;刘杰;彭成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顾书玲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混凝土 开挖 接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混凝土与开挖面间的接触结构。
背景技术
在土建工程中,为了减小开挖量,一般是顺着结构混凝土边线进行基础开挖,为了以后立模方便,开挖边线和结构边线之间会预留出2m左右的空间。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开挖区域地形陡峭、岩石条件较差等,若仍按上述原则开挖,则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工程量或难以处理的高边坡,另外,结构混凝土与开挖面之间存在变形约束的问题,这类变形约束将可能使结构混凝土无法充分变形,产生危害性裂缝,危及结构混凝土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结构混凝土与开挖面的接触结构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工程量大或难以处理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混凝土与开挖面间的接触结构,该结构可减小开挖工程量,有效降低结构混凝土与开挖面之间的变形约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结构混凝土与开挖面间的接触结构,包括结构混凝土4和开挖面1,在开挖面1上设置找平混凝土层2,在找平混凝土层2和结构混凝土4之间设有弹性垫层3。
上述接触结构的找平混凝土层2的厚度为5~15cm,弹性垫层3的厚度为5~15cm。开挖面1的尺寸结合结构混凝土4的尺寸,考虑找平混凝土层2和弹性垫层3的厚度后拟定。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找平混凝土层对开挖面的平整度进行二次控制,保证其起伏差不大于5cm,且与结构混凝土之间的距离控制在5~15cm。弹性垫层厚度为5~15cm,其材料有一定的硬度,在施工期起模板作用,同时有一定的柔度与压缩变形能力,可以随着结构混凝土受载变形而变形,可使用木板、聚乙烯闭孔泡沫板等类型的材料,根据需要的厚度进行加工制作而成。通过设置弹性垫层,减少了结构混凝土和开挖面之间的变形约束,避免了两者之间相互强约束作用的不利影响。
与现有开挖边线和结构边线之间预留2m左右的空间相比,本实用新型开挖面和结构混凝土间只需10~30cm的空间,大大减少了边坡开挖高度及工程量,保证了结构混凝土与开挖边坡面之间不互相传递荷载、不互相强约束,保证了结构混凝土以及边坡的稳定安全,同时利用找平混凝土层和弹性垫层控制开挖面与结构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平顺,减少了模板支立的工序,简化了施工工艺,具有安全可靠、施工方便、节省投资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结合结构混凝土4的尺寸,考虑找平混凝土层2和弹性垫层3的厚度后拟定开挖面1的尺寸,采用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技术进行开挖面1施工,要求起伏差不大于15cm,其后通过喷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抹面进行找平混凝土层2的施工,对开挖平整度进行二次修正,本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形成平顺的混凝土表面,要求表面起伏差不大于5cm,然后安装弹性垫层3,如木板、聚乙烯闭孔泡沫板等。将一定厚度的弹性垫层3固定在找平混凝土层2的表面,通过粘胶或短锚杆予以固定,弹性垫层3的厚度为5~15cm,具体厚度计算公式为d=d0+d1+d2+d3,式中:d0—垫层极限压缩厚度;d1—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垫层的压缩厚度;d2—结构受力后对基础的法向变形;d3—基础的回弹变形。最后以弹性垫层3为模板浇注结构混凝土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79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储式多功能双向预应力节水管道
- 下一篇:凿岩机棘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