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提钒转炉用氧枪喷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5050.5 | 申请日: | 201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0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二军;刘荣帝;黄正华;李清春;张家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李翔 |
地址: | 617067***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炉 用氧枪 喷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转炉炼钢领域,尤其地涉及一种提钒转炉用氧枪喷头。
背景技术
在转炉炼钢过程中,由于提钒转炉冶炼具有冶炼时间短的特点,一般采用提钒工艺的钢铁企业都采用少座提钒炉对多座转炉的设计模式,以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随着钢铁企业的不断发展,炼钢规模不断增大,铁水产量不断增加,因此,对提钒转炉的产能的要求提高。从提钒转炉冶炼时间的构成分析,兑铁时间、出钢时间、倒渣时间已无缩短空间,而提钒转炉纯吹氧时间占提钒转炉冶炼时间的比例最大,因此,缩短提钒转炉的吹氧时间可以有效缩短提钒转炉的冶炼时间,从而提高提钒转炉的生产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射出的氧气射流与铁水具有较大接触面积的提钒转炉用氧枪喷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钒转炉用氧枪喷头,该氧枪喷头包括氧气管、隔水管、喷头外管和喷孔,所述隔水管位于所述氧气管和所述喷头外管之间,所述喷孔由所述氧气管下端延伸至所述喷头外管下端,所述喷孔形成为具有喉口部的收缩-扩张形,其特征在于,该氧枪喷头具有4个所述喷孔。
优选地,所述喷管的喉口部处的直径为30~35mm。
优选地,所述喉口部处的直径为33mm。
优选地,所述喷孔的扩张段的长度为72~75mm。
优选地,所述喷孔的扩张段的长度为73.6mm。
优选地,所述喷孔的中心线与所述氧气管的中心线成夹角α,该夹角α为9~15°。
优选地,所述夹角α为12°。
优选地,所述喷头外管的下端表面为锥面,并且在该锥面的下端具有呈平面的喷头端面,所述喷头端面与该锥面的母线成夹角β,该夹角β为9~15°。
优选地,所述夹角β为12°。
优选地,所述喷孔的出口处的直径为40~44mm、马赫数M为1.9~2.0。
本实用新型提钒转炉用氧枪喷头将喷孔数量增至4个,从而增大了喷射出的氧气射流与铁水的接触面积,并且,该提钒转炉用氧枪喷头的喉口部的直径较小且喷孔的扩张段较长,使得氧气射流的穿透力增大,使氧气在铁水中的射程更大,从而增大氧气射流与铁水的接触面积。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氧气射流与铁水具有较大接触面积的提钒转炉用氧枪喷头。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提钒转炉用氧枪喷头的下端表面的示意图;以及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提钒转炉用氧枪喷头沿图1中A-O-B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氧管 2隔水管
3喷头外管 4喷孔
5喉口部 6喷头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发明中,为了描述的方便,使用了一些方位词,例如“上端”、“下端”等通常都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或重力方向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提钒转炉用氧枪喷头的下端表面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提钒转炉用氧枪喷头沿图1中A-O-B线的剖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提钒转炉用氧枪喷头包括氧气管1、隔水管2、喷头外管3和喷孔4,其中,隔水管位于氧气管1和喷头外管3之间,喷孔4由氧气管1下端延伸至喷头外管3下端且形成为具有喉口部5的收缩-扩张形,在使用时,氧气通入氧气管1中,并且由喷孔4喷射出,而冷却液通入隔水管2和喷头外管3之间的空间,并且,该氧枪喷头具有4个喷孔4,氧气喷孔数量的增多使得该氧气喷头喷射出的氧气与铁水的接触面积增大。
喷孔4的喉口部5处的直径可根据氧气喷头的尺寸确定,例如可以为30~35mm,并且,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喉口部5处的直径为33mm,本实用新型的氧气喷头的喉口部5处的直径较小,这样可使由该氧气喷头喷射出的氧气射流的穿透力增强,氧气射流在铁水中的射程加长,从而也进一步增大了氧气射流与铁水的接触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50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特色矩阵键盘的设计方法
- 下一篇:椰棕纤维汽车靠背及其靠垫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