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4266.X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4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叶如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如康 |
主分类号: | G10C3/20 | 分类号: | G10C3/20;G10C3/18;G10C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4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琴。
背景技术
钢琴作为音乐演奏中一种乐器具有悠久历史,它的主要原理为琴键通过一与其对应的传动装置带动一相应的弦锤击弦以发出一乐音,如申请号为89104715.8的发明专利和申请号为93247732.1的实用新型都公开了这一技术方案的钢琴,但这一技术有其局限性:由于琴键比指位粗且琴键与音阶一一对应,在键盘上增设音阶时必须不断加长键盘,但弹奏者的双手顾及范围有限,使钢琴的音阶设置不能过多过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弹奏便利,音阶设置多且密的一种钢琴。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琴,包括键盘,键盘设置有若干琴键,琴键通过一与其对应的传动装置带动一相应的弦锤击弦以发出一乐音,以弹奏者右手位为键盘右向而论,琴键越靠右其对应的乐音的音阶越高,琴键比常规细小以至于一个指位能按压至少二个连续的琴键;全部琴键除最靠右的一琴键除外其对应的传动装置为离合式传动装置,离合式传动装置的离合状态确定端连接于其右向相邻一琴键,离合式传动装置在其右向相邻一琴键下压时处于离位不能把其对应的琴键下压动作传至相应的弦锤。本实用新型的钢琴在弹奏时操作者的一个指位触及一组连续的琴键,由于离合式传动装置在其右向相邻一琴键下压时处于离位不能把其对应的琴键下压动作传至弦锤,这时一组连续的琴键仅有其最右琴键带动相应的弦锤击弦发出一乐音;由由此可见弹奏时发出的乐音是以一组连续的琴键最右琴键为基准,进而推断为乐音是以一键位的变化为基准,琴键比常规细小以至于一个指位能按压至少二个连续的琴键;在键盘长度一定的前提下,琴键的只数大量增加,从而使与琴键一一对应的音阶设置更为丰富。
离合式传动装置对钢琴尤为重要,应使其结构简单,传动顺畅,现有钢琴制造领域采用的把琴键下压动作传至弦锤的传动结构即常规键锤传动件稍作改进便可得到离合式传动装置。
优选的,离合式传动装置包括一常规键锤传动件,常规键锤传动件的被动端连接其相应的弦锤,常规键锤传动件的主动端连接一传动杆一端,传动杆另一端顶接其对应的琴键,传动杆上下向滑动连接于一滑槽,滑槽水平向滑动连接于钢琴本体并于钢琴本体间设有复位弹簧,滑槽顶接一滑槽杆一端,滑槽杆另一端顶接其右向相邻一所述琴键,所述滑槽杆的中点转动连接于钢琴本体。本实用新型的钢琴在弹奏时当离合式传动装置处于合位,常规键锤传动件的主动端连接一传动杆一端,传动杆另一端顶接其对应的琴键,常规键锤传动件的被动端连接其相应的弦锤,琴键下压动作传至弦锤过程与现有技术类同;反之当离合式传动装置其右向相邻一琴键被下压时,这一右向相邻一琴键带动滑槽杆转动,滑槽杆端部水平向推离滑槽,滑槽水平向带动传动杆,传动杆两端分别与其对应的琴键和键锤传动件的主动端脱离,离合式传动装置处于离位不能把其对应的琴键下压动作传至弦锤。
优选的,离合式传动装置包括一常规键锤传动件,常规键锤传动件的被动端连接其相应的弦锤,常规键锤传动件的主动端连接一传动活塞,传动活塞滑动连接于气缸一端,气缸另一端滑动连接一下压活塞,下压活塞顶接其对应的琴键,气缸设一气门,气门同其右向相邻一琴键相气门杆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钢琴在弹奏时如离合式传动装置处于合位,常规键锤传动件的主动端连接一传动活塞,传动活塞通过气缸与下压活塞形成联动,下压活塞顶接其对应的琴键,常规键锤传动件的被动端连接其相应的弦锤,琴键下压动作传至弦锤过程与现有技术类同;反之当离合式传动装置其右向相邻一琴键被下压时,这一右向相邻一琴键通过气门杆带动气门,气门打开后气缸内气体与大气缸相通,传动活塞与下压活塞不能形成联动,离合式传动装置处于离位不能把其对应的琴键下压动作传至弦锤。
离合式传动装置还有多种技术方案,其离合结构还可设置于常规键锤传动件的被动端或者常规键锤传动件的各传动部件之间;现有技术的多种离合器技术方案都可借签到本发明。
进一步的技术,沿琴键上方设有若干标准音阶标识,任一标准音阶标识表示弹奏其正下方一组连续琴键时发出乐音的音阶。这一设置有利于初学者方便地找到想要弹奏的音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如康,未经叶如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42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步法简单大量制备石墨烯
- 下一篇:一种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