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4199.1 | 申请日: | 201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82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季建平;高传芳;汤留根;朱品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苏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00 | 分类号: | F24J2/00;F24J2/46;F24J2/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体 承压式 太阳能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联排别墅、独立别墅的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市场上绝大部分是传统的紧凑式太阳能热水器,且集热器采用全玻璃真空管,安装上不能与建筑屋面协调结合,视觉效果不好、不安全、影响建筑美观,加之紧凑式太阳能热水器本身产品不足,如真空管易结垢、易炸管碎管、不承压、不易自动控制,限制了它在城市的推广应用。
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联排别墅、独立别墅的花园小区、现代公园式住宅群更加普及,在城市里,主要由集热器、水箱、工作泵站、控制器及管路构成的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得到了大范围推广和应用。然而,以往的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室内部分包括水箱、工作泵站、控制器等部件,其安装方式是分别安装的,然后用管路连接起来,既占空间又不美观,且检修也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提供一种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安装在室外屋顶或平台,水箱为承压式安装在平台或室内,使用安全、维护简单、用热水舒适,适应城市民用及商用高端用户,拓宽城市推广应用太阳能范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体承压式太阳能热水器,包括集热器、承压水箱、工作站、控制器、进水管及出水管,所述工作站位于集热器与承压水箱之间,所述集热器、承压水箱、进水管及出水管之间通过管路构成循环回路系统,所述工作站为循环泵,该循环泵位于集热器的进水管路上,所述控制器与循环泵分开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集热器的进水管路上,在循环泵的前端设有膨胀罐,在循环泵的后端设有充液阀组。该充液阀组可向集热循环系统充入传热工质,当遇到寒冷恶劣天气时,可以在传热工质中加入防冻工质,有效解决系统冬季冻结问题。
2、上述方案中,所述承压水箱内设置有螺旋盘管,所述螺旋盘管的一端与集热器的进水管连通,另一端与集热器出水管连通。该螺旋盘管实现间接循环二次换热,使集热工质与生活用热水分开,更为清洁环保。
3、上述方案中,所述集热器的出水口与集热器的连接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T1,所述集热器进水管与所述承压水箱的连接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T2,所述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T1、T2电性连接。
4、上述方案中,所述承压水箱上设有安全阀,使得系统更有保障,可以有效防止系统超温过热而引发的烫伤用户事故。
5、上述方案中,所述承压水箱上设有显示水温的温度传感器T3,该温度传感器T3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该温度传感器T3的设置,使用户用水温度显示,使系统运行状态更贴近实际,体现了系统设计的人性化。
6、上述方案中,所述承压水箱中设有电加热器。配置电辅助加热,可保证用户全天候使用热水。
7、上述方案中,所述承压水箱体积可以为100L、150L、200L、300L或500L,并根据用水量额定要求,设计调整集热器模块集热面积参数,即可经济有效配置。
8、上述方案中,所述集热器为超导重力热管,集热管内插装热管,其内部传热过程为传热段液体工质吸收热量、蒸发汽化、很快达到冷凝端并放热冷凝变成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液体工质又流回传热段,周而复始将集热器热量不断送到水箱。热管具有诸多优点为:(1)可将热源和冷却部分隔开;(2)耐高温、低温(-30℃-300℃);(3)启动速度快,在多云漫反射状态下也能吸热传热;(4)具有等温性;(5)传热效率高,具有单向传热作用。由热管真空管吸收太阳能热量对水箱中水通过强制循环进行直接或间接换热加热,其换热与循环方式比全玻璃管走水的太阳能热水器更加安全可靠耐用稳定。如全玻璃管,因真空管内走水若一根管破即整机系统瘫痪,而采用热管,则可避免此种缺陷。另外集热器模块还可采用平板集热器配置系统。
9、上述方案中,由于采用承压水箱,整个系统可以承受0.4~0.6MPa的压力。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苏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苏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41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异形围护桩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叉车新型护顶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