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烟气处理的雾化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481234.4 | 申请日: | 2011-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56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郑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生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8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梁展湖 |
| 地址: | 40006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烟气 处理 雾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雾化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烟气处理的高速离心雾化器。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领域对排放到大气的烟气处理通常采用“干法”、“半干法”及“湿法”进行处理,其中半干法及湿法均必须通过喷雾吸收塔对烟气中的有毒、有害成份进行化学反应与吸收。而反应与吸收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喷雾吸收塔上所安装的雾化嘴对烟气处理化学反应所需碱性(或酸性)液态物料进行高效、可控的雾化。经雾化嘴雾化后反应物料的粒径越小,则对喷雾吸收塔内烟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反应吸收越彻底,排放的烟气中残留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越低。反之,则达不到预期的处理目标。
现有技术中,采用雾化器雾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气力雾化方式,以压缩空气为动力,通过气力喷嘴进行雾化;(2)、压力雾化方式,以水泵作为动力,对液态物料加压,通过压力喷嘴进行雾化。上述两种方式中的雾化器在使用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雾化后粒径较大,从而造成烟气处理系统净化反应不充分,处理后烟气中残留有毒有害物质相对较多;二、单个喷嘴出力小,不利于雾化;三、喷嘴磨损快,需频繁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现高效和超细雾化,而且雾化均匀的用于烟气处理的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用于烟气处理的雾化器,包括雾化盘、盘盖、喷嘴和堵头;所述雾化盘内一体形成有用于套在动力输出轴端部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与雾化盘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凹槽;所述盘盖固定在雾化盘的顶部,盘盖的中部开有与环形凹槽相通的进料口;所述雾化盘的外壁上均布设有与环形凹槽相通、且沿雾化盘的外壁的切线设置的喷嘴;所述堵头旋合在固定套的底部内孔中并与其密封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喷嘴为陶瓷喷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喷嘴为蜂窝状陶瓷喷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于烟气处理的雾化器采用环形凹槽存储烟气处理所需的碱性(或酸性)液态物料,在高速旋转下通过雾化盘上均布的喷嘴高效喷出,雾化均匀,使烟气处理反应更彻底,残留污染物更低;喷嘴采用耐磨、耐腐蚀的陶瓷材料制成,且为蜂窝状,使该喷嘴更耐磨、雾化更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烟气处理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雾化器在使用状态下的剖面视图。
附图中:1—雾化盘; 2—盘盖; 3—喷嘴; 4—堵头; 5—固定套; 6—环形凹槽; 7—进料口; 8—布料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用于烟气处理的雾化器,包括雾化盘1、盘盖2、喷嘴3和堵头4。雾化盘1内一体形成有用于套在动力输出轴端部的固定套5,固定套5与雾化盘1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凹槽6。盘盖2固定在雾化盘1的顶部(本实施例中,盘盖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雾化盘1的顶部),盘盖2的中部开有与环形凹槽6相通的进料口7。雾化盘1的外壁上均布设有与环形凹槽6相通、且沿雾化盘1的外壁的切线设置的喷嘴3,喷嘴3通过螺纹配合旋合在雾化盘1的外壁上。堵头4旋合在固定套5的底部内孔中并与其密封配合。
喷嘴3为易损件,故本实施例的喷嘴3采用陶瓷喷嘴,其使用寿命比不锈钢喷嘴高五倍左右。喷嘴3为蜂窝状陶瓷喷嘴,液态物料通过蜂窝状陶瓷喷嘴以一定速度被离心力沿切线方向高速甩出,从而实现了高效、超细、可控的雾化。
使用该用于烟气处理的雾化器时,如图2所示。将雾化盘1固定套在增速器的动力输出轴的底部并位于布料器8的底部。烟气处理反应所需碱性液态物料(石灰乳液或氢氧化钠溶液等)经过布料器8布料后均匀的通过盘盖2上的进料口7进入雾化盘1的环形凹槽6内;雾化盘1在高速旋转下,环形凹槽6内的液态物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喷嘴3高速甩出,形成超细、均匀雾状液滴,从而实现对烟气处理反应所需碱性(或酸性)液态物料进行高效、可控的雾化,使烟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降至最低。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生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生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12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磨削加工工装夹具拆卸装置
- 下一篇:腰硬联合麻醉穿刺针固定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