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感器灌封固定用工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76522.0 | 申请日: | 201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2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晶磊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0 | 分类号: | H01F41/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冯智文 |
地址: | 21419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感器 固定 用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装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在电感器进行灌封时起固定作用的工装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电感器因为其线圈的线端为针脚状,所以无法直接作为一表面插接元件,而必须通过一具有多个针脚阵列的扁平底座的转换才能成为一表面插接元件。请参照图1、图2以及图3,图1为现有电感器的主视图,图2为现有电感器的右视图,图3为现有电感器的仰视图。如图1~3所示,先将线圈7缠绕于铁芯上,然后将线圈7的线端与底座8接合(例如以点焊方式)。如此之后,线圈7的针脚状线端已经通过底座8转换针脚阵列,固可作为一表面插接元件使用。
电感器在装配完成后还需进行灌封工艺,以强化电子器件的整体性。目前对于小型电感器可直接进行灌封,但大型电感器由于自身比较重,在灌封时容易发生偏移,造成外观尺寸不良等诸多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感器灌封固定用工装结构,以解决大型电感器在灌封时容易发生偏移而造成外观尺寸不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感器灌封固定用工装结构,包括一底座板,所述底座板上设置有多个电感器固定区,每个电感器固定区上开有与所要固定的电感器的针脚数量相等的针脚插孔,底座板的多个电感器固定区之间的区域连接有至少一个螺丝,所述螺丝的中部连接有软性缓冲物以及上压板,上压板压在软性缓冲物上方并与软性缓冲物紧密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作用效果明显,采用本工装能够在灌封时固定住待灌封的电感器,使其不会偏移,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产品因外观不良而产生的不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电感器的主视图。
图2是现有电感器的右视图。
图3是现有电感器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4以及图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如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工装结构包括一底座板1,底座板1上设置有多个电感器固定区2(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为6个区),每个电感器固定区2上开有与所要固定的电感器的针脚数量相等的针脚插孔3(如图5所示,每区的针脚插孔数量为2×3共6个),底座板1的多个电感器固定区2之间的区域连接有螺丝4(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为3个螺丝),每个螺丝4的中部均连接有软性缓冲物5以及上压板6,上压板6压在软性缓冲物5上方并与软性缓冲物5紧密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如下:将待灌封的电感器放入电感器固定区2,使电感器底座的针脚顺利插入针脚插孔3中,然后旋紧螺丝4,使软性缓冲物5以及上压板6压在待灌封的电感器上方,固定住待灌封的电感器,使其不会偏移。软性缓冲物5的使用既能使电感器彻底固定,又不会损伤漆包线漆层。固定住电感器后,在电感器底座中注入环氧,等环氧固化后,再将电感器从本实用新型上拆下。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的前提下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其他改进和变化,均应认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晶磊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晶磊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65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同步联动相向抽芯装置
- 下一篇:一种猪饲料用豆粕发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