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74522.7 | 申请日: | 2011-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2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创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16 | 分类号: | H01H50/16;H01H50/44;H01H5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高萍 |
地址: | 32510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继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继电器,主要应用于家电,汽车,通信,工业控制,以及涉及电子控制技术相关电力工程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电磁继电器,同等功用的产品存有体积大,耗材高,且占用主机线路空间大等缺点。导致继电器生产成本高,引发配套设备厂主机制造成本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继电器,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不仅实现了体积小、开断灵敏的的技术优势,并且能实现切换8A大电流负载的电路,负载高,能在85℃高温下持续工作。所公开的继电器能耗低,节省了大量的漆包线和塑料及五金,减低了生产成本;安装方便,占用安装空间小,结构紧凑,易于实现大批量自动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继电器,包括具有支撑作用的骨架和保护作用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上设有一组产生磁场的闭合连接线圈,所述线圈通过插针与外部的启动电源连接;所述线圈设有一加强线圈内磁场强度的铁芯;所述设有用于实现磁导通的轭铁;所述轭铁连接有能在磁场产生需要吸合动作的衔铁;所述衔铁与能在磁场释放需要衔铁复位的动簧片;所述线圈上端连接有与负载端连接的上静片和下静片,所述上静片和下静片之间设有负载端连接动触点和静触点。
其中,所述轭铁为一垂直折弯结构,在其垂直面和水平面上分别设有安装孔;所述上静片、下静片为一垂直折弯结构,水平面上设有安装孔;所述衔铁前端凸出,后端设有两个安装孔。
所述的继电器线圈输入电流产生磁场,使铁芯磁化产生磁场,从而铁芯与衔铁直接吸合带动动簧片动作,实现接触点负载导通。其体积小,结构紧凑,实现负载功率大,节省了大量的铜、漆包线、塑料材料等生产线材。达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目的。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改善了其安装引脚的分布,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底部的安装引脚位置分布为水平的轴线上设有一个安装引脚,在水平轴线的两侧分别设有两组对称的安装引脚。
其中,所述水平轴线两侧的对称的安装引脚之间的距离为7.6±0.3;所述水平轴线同侧的安装引脚距离为11.2±0.3;所述水平轴线上的安装引脚和与其相邻的分别位于轴线两侧的安装引脚连线间的距离为3±0.3。
其中,所述继电器的外形尺寸为18.8×10×15.1。
通过上述引脚分布和外形大小设计,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降低了继电器的功耗,实现了高负载,并且节约了生产材料。
其中,所述与水平轴线上的安装引脚相邻的两个位于轴线两侧的安装引脚分别与所述产生磁场的闭合连接线圈连接;所述水平轴线上的安装引脚与不相邻的两个位于轴线两侧的安装引脚开关电连接,从而实现继电器的正常工作状态和断开。
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能够实现当前同等已有继电器产品的所有的功能,并且体积小,结构紧凑,实现负载功率大,功耗低,节省了大量生产原料,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继电器结构主视图;
图2、2a为本实用新型继电器结构剖视图、分解图;
图3a、3b、3c、3d、3e为本实用新型继电器底面视图、外壳大小视图、底面大小示意图、连接(常开型)示意图、连接(转换型)示意图;图4a、4b、4c、4d、4e、4f为本实用新型继电器的衔铁结构图、轭铁结构图、上静片结构图、下静片结构图、线圈骨架结构图、外壳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2,为本实用新型继电器的主视图、剖视图,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包括具有支撑作用的骨架1和保护作用的外壳9,骨架1上设有一组产生磁场的闭合连接线圈10,线圈10通过插针6与外部的启动电源连接;线圈10设有一加强线圈内磁场强度的铁芯5;继电器内设有用于实现磁导通的轭铁2,位于外壳9的内壁;轭铁2连接有能在磁场产生需要吸合动作的衔铁3;衔铁3与能在磁场释放需要衔铁复位的动簧片4连接;线圈10上端连接有与负载端连接的上静片7和下静片8,上静片7和下静片8之间连接有负载端连接动触点12和静触点11。
参考图4a,衔铁3前端凸出,后端设有两个安装孔。
参考图4b,轭铁2为一垂直折弯结构,在其垂直面和水平面上分别设有安装孔。
参考图4c、4d,上静片7、下静片8为垂直折弯结构,水平面上设有安装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创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创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745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铜铟镓硒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结构
- 下一篇:按制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