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上料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69147.7 | 申请日: | 201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58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林起;沈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力睿精密金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5/08 | 分类号: | B65G2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215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上料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棒料的上料机,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方向盘扭杆棒料的自动上料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方向盘扭杆的生产线,包括传送机构、加热机构、冷却机构和自动下料机。而原始扭杆棒料都是通过人工方式放到传送机构上的,这种作业方式不仅需要专人负责上料,浪费人力资源,而且由于人工作业对上料时间的不准确和不可控性,例如上料时间间隔过长会造成生产线一段时间内的空运作,上料时间间隔过短可能导致设备故障而需要停机排修,因此人工的上料方式可能会影响整个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并降低工厂的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自动上料机,以解决传统的汽车方向盘扭杆棒料上料效率低、浪费人力资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动上料机,包括用于排放棒料的且有倾斜度一上料架、两个以上棒料阻挡件、两个以上棒料上料件、一传动轴以及一气泵,该棒料阻挡件设置在该上料架的前端,该传动轴可转动地横向穿设在该棒料上料架前端,该棒料上料件一端固定在该传动轴上,另一端延伸到待上料棒料的下方,该气泵通过一传动杆连接到该传动轴。
进一步的,每个棒料阻挡件前端还设置有一上料棒。
进一步的,该棒料阻挡件设置成中间下凹、两侧凸起的槽形。
进一步的,该棒料上料件设置成扇形,且尺寸小的一端连接在该传动轴上。
进一步的,该传动杆包括一竖向传动杆和一横向传动杆,该竖向传动杆的一端连接该气泵,该横向传动杆的一端固接该传动轴,该竖向传动杆和该横向传动杆的另一端通过一销子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自动上料机,其还包括一接近开关,该接近开关与该气泵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自动上料机,其还包括一水平架,该水平架与该上料架邻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棒料的自动上料,节约了人力资源。
2、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控制棒料的上料速度,可以使生产线的生产效率最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上料机的一种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棒料上料过程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3为棒料上料过程第二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见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自动上料机的一种实施例结构图,其机架包括前部上料架1和后部的水平架2,水平架2水平设置,其上可以层叠放置较多的棒料,上料架1有一定倾斜度,棒料只能单层排放在上料架1上。上料架1的前端设置有多个棒料阻挡件3以及穿设有一根传动轴4,棒料阻挡件3优选设置成中间下凹、两侧凸起的槽形,其作用是将棒料阻挡在上料架1上。传动轴4可转动地横向穿设在棒料上料架1前端,在传动轴4上均匀连接有多个棒料上料件5,棒料上料件5的一端固定在传动轴4上,可以随传动轴4的转动而转动,棒料上料件5的另一端延伸到待上料棒料的下方,从而可以随着传动轴4的转动而顶起棒料。每个阻挡件3的前端还设置有一根上料棒9,起到棒料的导轨作用。
传动轴4通过传动杆连接到一个气泵6,由气泵控制传动轴4的转动。传动杆可以包括一根竖向传动杆7和一根横向传动杆8,竖向传动杆7的一端连接气泵6,横向传动杆8的一端固接传动轴4,竖向传动杆7和横向传动杆8的另一端通过销子活动连接。
请参见图2和图3,其为棒料上料的过程示意图。图2中,待上料的棒料抵在棒料阻挡件3的一端,棒料上料件5的一端正好位于该棒料的下方,且棒料上料件5的长度正好比该棒料阻挡件3的长度长出一根棒料的宽度。此时气泵6带动传动轴4转动,使棒料上料件5跟着向上转动,从而将最前侧的一根棒料顶起,并使该棒料顺着棒料上料件5和棒料阻挡件3的上表面滑下,即图3的状态。最后,该棒料通过上料棒9被引导到传送机构上,完成自动上料过程。
特别的,棒料上料件5优选设置成扇形,且尺寸小的一端连接在传动轴4上,这样传动轴4较小幅度的转动就能带动棒料上料件5完成上料。另外,气泵6可以通过接近开关(图中未绘示)来控制,从而可以有效控制棒料的上料频率。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只要不超出所附权利要求书所述范围,都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力睿精密金属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力睿精密金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91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