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灯底座边缘卡口的模具成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67488.0 | 申请日: | 201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8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高婷婷;葛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暻泰车材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33/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250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灯 底座 边缘 卡口 模具 成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车灯底座成型模具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车灯底座加工时,采用整体注塑成型工艺。如图5、6所示,为实现车灯底座与罩壳的连接,在车灯底座1的边缘需设置卡口结构2。卡口结构2的卡口20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如图7所示的模具结构,上模3与下模4之间设置斜导柱3,在下模4上设置一插破凸钮42;成型后,通过斜导柱32驱动下模4先平移,再下移实现退模。该种模具结构不仅含成型结构,还要设置动作机构,使得整体结构复杂,在实际使用中可靠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退模只需朝同一方向,一次运动即实现退模的车灯底座边缘卡口的模具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设有车灯底座本体成型腔,所述车灯底座本体成型腔中边缘部分与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分模方向呈5-30°夹角;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设有合模接触面,在所述下模的下模合模接触面上部设卡口顶部成型腔;在所述上模的上模合模接触面下部设卡口底部成型腔。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现有技术中一直沿用的“插破”成型技术手段,将成型改进为“靠破”技术手段。将底座本体边缘与上、下模具分模方向形成一定角度,通过上、下模具合模时利用两者的接触面自然形成一“卡口”,卡口上部的成型腔设在下模、下部的成型腔设在上模,两模分离时,下模直线运动即可形成具有卡口的成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合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卡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现有技术中卡口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A剖视图,
图7是现有技术中卡口结构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底座,2是卡口结构,20是卡口,3是上模,31是上模合模接触面,4是下模,41是下模合模接触面,310是卡口底部成型腔,410是卡口顶部成型腔,32是斜导柱,42是插破凸钮4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4所示,所述模具包括上模3、下模4,所述上模3和下模4之间设有车灯底座本体成型腔,所述车灯底座本体成型腔中边缘部分与所述上模3和下模4的分模方向呈5-30°夹角;所述上模3和下模4之间设有合模接触面(上模接触面31、下模接触面41),在所述下模4的下模合模接触面41上部设卡口顶部成型腔410;在所述上模3的上模合模接触面31下部设卡口底部成型腔310。卡口顶部成型腔410、卡口底部成型腔310相互连通,且与所述车灯底座本体成型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工作原理如图1、2所示,
图2是合模状态,上模3、下模4的接触面相互接触时,卡口20在上模合模接触面31、下模合模接触面41接触相靠时,自然成型;
图1是分模状态,下模4沿图1中箭头线方向退模,能够顺利退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暻泰车材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暻泰车材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74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式防堵布料器
- 下一篇:风电机舱消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