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列管式缩聚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65506.1 | 申请日: | 201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2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茅惠新;宋明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尤夫高新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78 | 分类号: | C08G63/7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310013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列管 缩聚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酯行业的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列管式缩聚反应釜。
背景技术
现有聚酯生产中,随着缩聚反应的进行,物料的粘度逐渐变大,高粘度物料会阻碍反应副产物地快速逸出,延缓反应的进行,需要使物料在真空状态下形成较大表面积的膜,同时予以加热,这样,副产物才能从物料中顺利逸出,反应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目前最通常使用的是卧式圆盘式或鼠笼式旋转反应器,其结构主要包括-卧式圆柱形壳体,壳体上部设有真空抽气口,壳体底部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壳体内装有卧式的多片圆盘旋转搅拌器或鼠笼状的旋转搅拌器。这种卧式反应器在壳体外夹套的空间中通入加热介质,物料从进料口进入,从壳体的一端向壳体的另一端流动,旋转的圆盘或鼠笼奖物料带起并形成大量的膜片,最后由出料口离开装置,壳体的内壁可以升温或降温,并使反应副产物在膜片上逸出,并被真空泵从真空抽气口抽走。其不足之处在于:当物料粘度很大时,在壳体、圆盘或鼠笼上的物料下不来,时间一长,物料降解、变黄,产品质量严重下降,直至无法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列管式缩聚反应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高粘物料反应无法进行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在立式壳体内设置管板,管板连接列管,在列管上端管口设置物料分布器,列管上端管口与物料分布器之间留有环形间隙;在立式壳体的顶端设置进料口,在其下端设置出料口;在立式壳体的侧面下部设置加热介质进口管,在其侧面上部设置加热介质出口管;在立式壳体的侧面中下部还设置有真空抽气口。
工作时,列管的外面即壳程中通入热媒介质,物料从上部进料口进入,顺列管管口的物料分布器进入列管内,并在列管内壁形成膜,直至列管下端流出。再从立式釜的下部出料口离开装置,物料经过列管时和列管外的传热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并使反应副产物充分逸出,并被真空泵从真空抽气口抽走。
本实用新型所述壳体内位于进料口下方设有至少一根列管,每根列管都设有物料倒漏斗状分布器,列管套在倒漏斗状的分布器上。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真空抽气口接真空泵,物料从进料口进入,并进入倒装的接料漏斗中,然后从列管管口周边与接料漏斗之间留有的环形间隙中向下流出,物料顺着列管内表面成膜状向下流淌。同时,物料与列管之间进行热交换,自身反应生成的副产物不断逸出并被真空泵抽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物料靠重力自然向下流,只要列管充分大,列管内壁成膜就会充分,不会出现堵塞的问题。其成膜效果好,使用可靠,工作效率高,可用于PET等高粘聚合物的生产中。
为提高装置的成膜效率,所述列管可陈列多管,多列管同时工作,极大地增加物料成膜面积,提高反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根列管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口,2-加热介质进口管,3-加热介质出口管,4-管板,5-列管,6-物料分布器,7-环形间隙,8-立式壳体,9-真空抽气口,10-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立式壳体8内设置管板4,管板4连接列管5,在列管5上端管口设置物料分布器6,列管5上端管口与物料分布器6之间留有环形间隙7;在立式壳体8的顶端设置进料口1,在其下端设置出料口10;在立式壳体8的侧面下部设置加热介质进口管2,在其侧面上部设置加热介质出口管3;在立式壳体8的侧面中下部还设置有真空抽气口9。
在立式壳体8内设置两件管板4,分别设置在立式壳体8内的上部和下部。
列管5的数量至少为1根。
物料分布器6为倒漏斗状分布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尤夫高新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尤夫高新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55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