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室内灭蚊灭蝇灯底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64117.7 | 申请日: | 2011-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0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鹤山市雷迅新农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冯剑明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灭蚊 灭蝇灯 底座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蚊灭蝇灯,特别是一种室内灭蚊灭蝇灯底座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灭蚊灭蝇灯大多是利用利用灯管提供的光源引诱蚊虫飞向诱蚊灯处,灭蚊虫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诱蚊灯处设置电网,蚊虫遇电网后触电死亡;另外一种是在诱蚊灯处设置蚊香或药剂。上述的两种灭蚊方式,灭蚊后蚊虫的尸骸残留在诱蚊灯处,时间一长,诱蚊灯处就布满蚊虫的尸体,不仅不卫生,而且严重影响灭蚊灭蝇灯的灭蚊虫功能。为了克服这种问题,也有的灭蚊灭蝇灯在灯体内部设置了可专门装载蚊虫尸体的容器等结构。可是这种结构大多数是与灭蚊灭蝇灯的支架是一体的,不能拆卸,清扫蚊虫时需要把整个支架拆出来,大费周章,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拆装简单,清扫方便的灭蚊灭蝇灯底座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室内灭蚊灭蝇灯底座结构,包括底座支架和底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支架底面设有导槽;所述底盒上方开口,形成中空的内腔;所述底盒开口方向边缘设有与导槽配合并可滑入导槽中使底盒定位在底座支架底部的外翻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支架上设有横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上设有反光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支架边缘设有底座翻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翻边上设有定位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槽为“L”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外形美观,拆装简单,清扫方便,适合运用于各种室内场合。当底座中蚊虫残骸过多或清扫底座时,只需要将底盒从底座支架中抽出,即可倒掉内部的蚊虫,清洗完毕后,将底盒轻轻推入底座的导槽中即可实现底盒与底座的固定,操作非常容易、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底座支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座支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室内灭蚊灭蝇灯底座结构,包括底座支架1和底盒2,从俯视方向观察,整个底座呈椭圆形,为了美观,椭圆的大小与该灯顶盖支架的大小相同,由于顶盖支架并不属于本实用新型,因此图中没有画出;所述底座支架1底面设有导槽4,在本实施例中,共设有三条导槽,其中两条固定在椭圆形的长半轴轴线上,另外一条固定在短半轴轴线上;所述底盒2上方开口,形成中空的内腔,蚊虫在被诱至灭蚊灭蝇灯内死亡后,掉进底盒2中,底盒2起到了储存蚊虫残骸的作用;所述底盒2开口方向边缘设有与导槽4配合,可滑入导槽4中使底盒2定位在底座支架1底部的外翻边5,外翻边5连同底盒2从水平方向滑入底座支架1的导槽4中,导槽4与外翻边5配合较紧密,因此底盒2和底座支架1不易发生错位,不易滑落。
底座支架1上设有横梁6,横梁6上设有反光杯7。反光杯7固定在横梁6中心,同时也是在底座支架1中间。因为灯管发出的光线覆盖面有时会不足,特别是灯管上方一般都会被灭蚊灭蝇灯顶盖遮挡,光线无法照射到上方空间,影响了诱蚊虫的效果,反光杯7可以将灯光反射到四周和上空,增大了光线的覆盖面积。反光杯7内设空腔,也可以存放诱蚊虫的药剂。
底座支架1上设有底座翻边3,底座支架1和底座翻边3表面光滑平整,只需要有干净的布即可擦拭清洁。在本实施例中,导槽4固定在底座翻边3底面,底座支架1、底座翻遍3和导槽4为一体化成型。
底座翻边3上设有定位孔8,穿上螺栓后,底座支架1即可与灭蚊灭蝇灯整体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导槽4为“L”型,“L”型的导槽制作和配合都比较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鹤山市雷迅新农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鹤山市雷迅新农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41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