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检测人民币纸币光变油墨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44316.1 | 申请日: | 201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82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张跃龙;杨志坚;赵宝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速必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D7/12 | 分类号: | G07D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人民币 纸币 油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民币检测领域,特别是一种检测人民币纸币光变油墨的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对已经公布的新版人民币纸币的防伪特征的认识,光变油墨防伪技术具有在可见光条件下在不同角度观察分别呈现绿色和蓝色(或墨绿色)的特点,该防伪技术目前还没有被制假者仿造,主要是该技术所涉及的光变油墨材料特性突出、难以仿造。光变油墨防伪技术为人民币纸币的防伪筑起了一道坚不可破的防线。
据悉,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假光变油墨字样的百元人民币假钞,中国人民银行通过现金清分也发现了类似假钞并要求各商业银行在现金处理过程中严加防范,希望点验钞设备通过技术升级可以鉴别类似假钞,打击造假制假分子,保障金融安全。
通过对人民币纸币光变油墨的特性分析,我们发现,在可见光条件下通过不同角度观察真币的光变油墨分别呈现两种颜色,而假币则只呈现一种颜色,因此可通过获取不同角度的光变油墨的颜色的差别来实现对此类假币的鉴别。
例如在专利号为201886541U的专利文件中,描述了采用线图像传感器利用不同角度发光采集光变油墨,实现对光变油墨的检测。但该方式实施技术难度大、线图像传感器成本高昂,不利于推广。一种更加有效、成本低廉且鉴别准确的方法及其装置成为点验钞机防伪技术推广应用的首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法简单、应用成本低,且检测精度高的检测人民币纸币光变油墨的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检测人民币纸币光变油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走钞装置和四组光变油墨检测模块,其中光变油墨检测模块由光发射模块、垂直颜色传感器、带角度颜色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组成;光发射模块、垂直颜色传感器、带角度颜色传感器均在纸币的一侧,垂直颜色传感器的光路垂直于纸币,带角度颜色传感器的光路与纸币成有效夹角θ;光发射模块、垂直颜色传感器、带角度颜色传感器封装在一起且与数据处理模块相连。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
1、采用光学原理,方法简单;
2、采用光学系统,提高了鉴别精度;
3、采用颜色传感器,成本低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检测人民币纸币光变油墨的方法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颜色传感器3的设置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纸币送入的四种姿态下的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一种检测人民币纸币光变油墨的装置,包括走钞装置和四组光变油墨检测模块,其中光变油墨检测模块由光发射模块1、垂直颜色传感器2、带角度颜色传感器3、数据采集模块4组成;光发射模块1、垂直颜色传感器2、带角度颜色传感器3均在纸币的一侧,垂直颜色传感器2的光路垂直于纸币,带角度颜色传感器3的光路与纸币成有效夹角θ;光发射模块1、垂直颜色传感器2、带角度颜色传感器3封装在一起且与数据处理模块4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一:纸币送到之前,光发射模块1、垂直颜色传感器2和带角度颜色传感器3开始工作,光发射模块1在40°角~90°角之间发射出一束光,垂直颜色传感器2和带角度颜色传感器3开始接受反射光,此时接收的光为无效光;光发射模块一般采用白光发射器。
步骤二:纸币沿纸币的运动方向运动至垂直颜色传感器2和带角度颜色传感器3可感应区域,垂直颜色传感器2和带角度颜色传感器3开始采集到由纸币票面反射的光信号。采集的范围为包含光变油墨在内的条状区域。
步骤三:数据模块采集4通过对垂直颜色传感器2和带角度颜色传感器3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寻找是否有色度差变化;如果采集区域内有光变油墨产生的色度差变化,纸币为真币,反之为假币。
本实用新型应用的原理在于:
1、垂直于纸币的光发射模块1、颜色传感器2、颜色传感器3及壳体共同构成一个对应于纸币光变油墨的高速识别系统;
2、当纸币沿运动方向通过两个颜色传感器时,根据两个颜色传感器采集到的色度值比较,达到对纸币光变油墨真伪的检测;
3、通过垂直和成夹角设置颜色传感器,可实现对垂直角度下和特定(不垂直)角度下光变油墨色度参数的采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速必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理工速必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43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伪售货机
- 下一篇: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服装供应链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