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流板与筒体固定式焊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40384.0 | 申请日: | 201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75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谢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胜机械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53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流板 固定 焊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作平台,尤其是涉及一种折流板与筒体固定式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折流板与筒体固定式焊接的换热器原先为国外技术封锁的产品,由于涉及石化产品特殊制程,以往此类产品多由欧美先进国家进口至国内,因为制作过程精度要求非常高,加工难度非常大,国内曾有多家制造厂尝试以普通工艺进行组装最终以失败告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控制管束制作的折流板与筒体固定式焊接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这种折流板与筒体固定式焊接装置,具有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的前工作平台和后工作平台,所述前工作平台上设置有若干折流板,通过换热管将设置在前工作平台和后工作平台上方筒体内的折流板串接在一起,并且与设置在筒体端面的管板相对垂直固定。
为了防止折流板穿管过程移位,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内的折流板通过设置在筒体内壁的固定环和筋板固定定位。
为了确保整个换热管水平推进,进一步地,所述前工作平台上至少可以安装四个折流板,且折流板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
为了保证管子穿过,再进一步地,所述管板和折流板上设置有一次成型的孔。
为了保证管子穿过孔内不受阻隔,更进一步地,所述孔内表面粗糙度为0.4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这种折流板与筒体固定式焊接装置使穿管顺畅,通过循序渐进的焊接方法保证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与客户的采购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流板与筒体固定式焊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的侧面放大图。
图中:1、前工作平台; 2、后工作平台; 3、折流板; 4、筋板;
5、固定环; 6、换热管; 7、筒体;8、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折流板与筒体固定式焊接装置,具有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的前工作平台1和后工作平台2,所述前工作平台1上至少可以设置四个折流板3,且折流板3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通过换热管6将设置在前工作平台1和后工作平台2上方筒体7内的折流板3串接在一起,并且与设置在筒体7端面的管板8相对垂直固定;如图2所示,所述设置在筒体7内的折流板3通过设置在筒体7内壁的固定环5和筋板4固定定位,防止折流板3在穿管过程移位;所述管板8和折流板3上设置有一次成型的孔,且孔内表面粗糙度为0.4μ,保证管子顺利穿过。
其具体工作方式如下,工作前先用深孔钻将管板8、折流板3一次成型,且所钻孔内表面粗糙度得达到0.4μ,以防止发生管子穿不过去的现象,管板8与设置在前工作平台1和后工作平台2上的筒体7必须垂直;前工作平台1和后工作平台2必须处于同一水平状态;然后以设置在筒体7端面的管板8为固定起始点,将折流板3与管板8相对垂直固定,根据实际情况安装一定数量折流板3且均匀安装,孔与孔的位置偏差控制在0.25mm,筒体8内部设置有折流板3并且与外部的折流板3安装形式一样,尺寸以实际设备尺寸为准,同时使用固定环5及筋板4将筒体7内部的折流板3进行固定,防止折流板3穿管过程移位,前工作平台1由两名操作人员进行穿管工作,后工作平台2安排一名操作员进行换热管的导向及内部折流板3的调整;当内部一层折流板3的换热管6穿制完成,并确保折流板3无可见移位后,由一名焊接操作员进行这层折流板3的焊接工作,其余几层折流板3的工作与前一致,循序渐进式,焊接一层,推进一层,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胜机械工业(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永胜机械工业(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403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