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水草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34218.X | 申请日: | 2011-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84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丘昌强;李茂俭;杨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丘昌强;李茂俭;杨志文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水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净化、水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适用于对受污染的湖泊、水库、河流等天然水体以及水质变劣的河道、喷泉、鱼塘等天然水体水质进行改善,尤其适合于城内小型景观水体的水质改善工程中。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多数城区景观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严重,水质恶化(多为V类甚至劣V类),其生态系统受损、景观效果严重削弱等。人工水草作为一种活性藻菌膜系统,主要适用于受污染的湖泊、水库、河流等天然水体以及水质变劣的河道、喷泉、鱼塘等天然水体水质的改善,尤其是适合于城内小型景观水体的水质改善工程。经过对人工水草结构进行改型,其应用领域还可以拓展到城镇污水处理工程。
现有的水体生态修复主要是通过生态科学技术手段恢复与构建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的水生态系统,从而实现其良性循环,然而,大量被污染的水体富养化程度严重,不能满足水生生物生长、发育、繁衍的重要条件,如:沉水植物一般只能在2-2.5倍水体透明度的水深条件下生存、繁衍。人工水草是一种人工合成材料的制作,具有水生高等植物的一些功能的生物载体,其中一些功能甚至远高于水生植物。通过它在水体中为微生物构筑起生境条件,使其能在其中生长繁衍,并通过它们的代谢过程大量降解各种有机物质,为在水体中恢复与构建水生植物被以及放养水生动物创造有利条件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有些人工水草,材质的比重较大,每个人工水草均需要配置一个相应的浮球才能使人工水草处于漂浮状态;并且现有人工水草有些采用可生物降解材质,人工水草置于污染的水质中,每年降解大于8%,隔段时间需要补充大量的人工水草,以补充所降解掉的材质,因此使用寿命很短;所需材质多,成本高;此外,现有的人工水草的材质有些由于具有一定毒性,对藻类的生存有影响,存在生态安全隐患,不适合长期在微污染水体中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无需定期更换或添加人工水草、使用寿命长、对藻类的生存无影响,减少生态安全隐患的人工水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人工水草,其本体为长条状或带状,本体一端连接有连接绳,所述本体包括并列设置的主片和从片,主片和从片均为比重小于水、无毒性的高分子聚合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片和从片的厚度相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片和从片均设有一个或多个。
较佳地,所述主片和从片的同一端均连接有连接绳。
较佳地,所述相邻的主片和从片的接触面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水草具有水生高等植物的一些功能的生物载体在水体中为微生物构筑起生境条件,使其能在其中生长繁衍,并通过它们的代谢过程大量降解各种有机物质,为在水体中恢复与构建水生植物被以及放养水生动物创造有利条件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其结构上,整体比重较轻,无需另外加浮球,可自然漂浮;采用的材料本身不降解,可长时间使用而不会因为降解而减少使用寿命长,降低了人工水草的投入成本;整个人工水草具有无毒性,对藻类的生存无影响,降低了对水生态的安全隐患;将本实用新型的下端由连接绳连接并固定于水中,即可改善受富营养化污染水体的质量,提高水体的透明度,遏止藻类“水华”的爆发,促进水域中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具有制作、布设和维修简单的优点,是一种清洁的环保型水体净化反应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片;2、从片;3、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人工水草,本体为长条状或带状,本体一端连接有连接绳3,本体包括并列设置的主片1和从片2,主片1和从片2均为比重小于水、无毒性的高分子聚合物。主片1和从片2的厚度和长度均相等。
具体实施例中,主片1和从片2均设有一个或多个,相邻的主片1和从片2的接触面紧密贴合,在每一个主片1和从片2的同一端均连接有连接绳3。
本实用新型产品由两种材料复合而成,下端由连接绳3连接并固定于水中,整个水草防止于水中,即可用于改善受富营养化污染水体的质量,提高水体的透明度,遏止藻类“水华”的爆发,促进水域中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丘昌强;李茂俭;杨志文,未经丘昌强;李茂俭;杨志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342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火力发电专用窝炉节能燃料块
- 下一篇:开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