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张型预应力轨道复合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33301.5 | 申请日: | 2011-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3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钱振地;税卓平;喻丕金;鲁宁生;陈幼林;王红亮;翟勇;林晓波;刘延龙;沈德华;张长春;杜新立;邱江;于晓明;张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芸;韩洋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张型 预应力 轨道 复合板 | ||
1.一种后张型预应力轨道复合板,包括轨道板板体(1),所述轨道板板体(1)纵向端部设有凹槽(3),所述板体(1)两端的凹槽(3)关于板体(1)的横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内设有后张纵向预应力钢筋(2)和后张横向预应力钢筋(13),所述后张纵向预应力钢筋(2)和后张横向预应力钢筋(13)的外表面均设有包裹层(5),所述后张纵向预应力钢筋(2)的端部锚固于板体(1)纵向端部的纵向锚穴孔(8),所述后张纵向预应力钢筋(2)相对于板体纵向中心线(1-1)对称设置,所述后张横向预应力钢筋(13)的端部锚固于板体(1)横向端部的横向锚穴孔(14),所述后张横向预应力钢筋(13)相对于板体横向中心线(1-2)对称设置,所述轨道板板体(1)底面沿纵向方向预埋有至少两排骨架连接钢筋(7),所述骨架连接钢筋(7)下端露于轨道板板体(1)外,所述板体(1)下端通过骨架连接钢筋(7)紧密连接有自密实混凝土层(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张型预应力轨道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端部的凹槽(3)个数为一个时,所述凹槽(3)设于板体(1)纵向端面的中部;所述板体(1)端部的凹槽(3)个数为两个时,所述两个凹槽(3)相对于板体纵向中心线(1-1)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张型预应力轨道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板板体(1)上面承轨部位各设有一排有挡肩承台(6),所述两排有挡肩承台(6)关于板体纵向中心线(1-1)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张型预应力轨道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密实混凝土层(9)的下端面设有凹形挡槽(10)或凸形挡台(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张型预应力轨道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挡槽(10)或凸形挡台(11)侧面设有缓冲橡胶垫板(1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后张型预应力轨道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排骨架连接钢筋(7)沿靠近板体(1)纵向边缘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张型预应力轨道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上预埋有剪力装置,该剪力装置包括连接板(4),连接板(4)一侧固连有预埋钢筋(15),连接板(4)另一侧固连有剪力板(16),其中,所述预埋钢筋(15)和连接板(4)预埋于轨道板混凝土中,且所述连接板(4)与剪力板(16)连接的一面外露于所述凹槽(3)底部,所述剪力板(16)外露于轨道板端部;所述剪力板(16)至少一面设有齿(17),所述齿(17)的齿槽(17-1)方向与连接板(4)垂直,所述剪力板(16)上还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孔(18)。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张型预应力轨道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连接钢筋(7)成折线状,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段钢筋(7-1)和第五段钢筋(7-5),第一段钢筋(7-1)的一端折弯连接竖直设置的第二段钢筋(7-2)的上端,第五段钢筋(7-5)的一端折弯连接竖直设置的第四段钢筋(7-4)的上端,所述第二段钢筋(7-2)的下端和第四段钢筋(7-4)的下端分别折弯连接水平设置的第三段钢筋(7-3)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段钢筋(7-1)和第五段钢筋(7-5)的自由端均位于第二段钢筋(7-2)、第三段钢筋(7-3)和第四段钢筋(7-4)所围区域之外;且所述第一段钢筋(7-1)和第五段钢筋(7-5)预埋于轨道板中,所述第二段钢筋(7-2)的上部和第四段钢筋(7-4)的上部均预埋于轨道板中,所述第二段钢筋(7-2)的下部和第四段钢筋(7-4)的下部以及所述第三段钢筋(7-3)均露于轨道板板体(1)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后张型预应力轨道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钢筋(7-1)、第二段钢筋(7-2)、第三段钢筋(7-3)、第四段钢筋(7-4)和第五段钢筋(7-5)由一根钢筋弯折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后张型预应力轨道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层(5)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采用挤塑工艺制成的包裹层(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3330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九自由度机器人的运动驱动方法
- 下一篇:抽油杆专用加力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