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等离子体发生器的阴极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26252.2 | 申请日: | 201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35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东;孙宇光;杨金华;杨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H1/40 | 分类号: | H05H1/4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屠长存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烟台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体 发生器 阴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等离子体装置,特别涉及等离子体发生器的阴极。
背景技术
对火电机组的等离子体点火是一种新型点火方式。与传统的油枪点火相比,等离子体点火方式具有环保、高效、自动化程度高、更为经济等优点。
等离子体发生器是等离子体点火装置的核心装置之一。而阴极的使用寿命是衡量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性能的重要指标。当前,研究人员积极研究能够提高阴极的使用寿命的方法。比较成功的方法包括改进阴极材料性能、增加针对阴极的冷却装置以及在阴极附近增设磁场等。
通过在阴极附近设置磁场,可以对电子产生洛仑兹力,使电子旋转,从而使电子发射均匀,这些措施都能有效减小阴极的烧损率,提高阴极寿命。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的等离子体发生器的阴极系统。
如图1所示,该阴极系统包括电子发射部1、冷却剂喷头2和阴极座3。其中,冷却剂喷头2引入冷却剂以将电子发射部1的热量带走,以对电子发射部1进行冷却。阴极座3罩在电子发射部1和冷却剂喷头2的外部。在实际使用中,将不属于该阴极系统的磁体装置(未示出)设在阴极座3的外侧以形成磁场。上述磁体装置可以为通电线圈,也可以是永磁体。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对以上阴极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需要在阴极座的外侧额外地设置磁体装置,占用较大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针对现有等离子体发生器的阴极系统在具体应用中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发生器的阴极,该阴极在具体应用中不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体发生器的阴极,包括电子发射部和磁体部,所述磁体部设于所述电子发射部的附近。
优选地,磁体部是永磁体。
优选地,等离子体发生器的阴极还包括罩在所述电子发射部的外侧的冷却剂喷头,其中冷却剂喷头的内侧侧壁与电子发射部之间设有间隙。
优选地,磁体部套设在冷却剂喷头的外侧。
优选地,磁体部为圆环柱形。
优选地,等离子体发生器的阴极还包括阴极座,阴极座包围所述电子发射部、磁体部和冷却剂喷头。
优选地,阴极座的内壁与所述冷却剂喷头的外侧设有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阴极中,磁体部设于所述电子发射部的附近,即设于阴极座之内,有效减小了整个装置的尺寸。
另外,在优选实施例中,磁体装置为永磁体,结构简单,不需消耗电能,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是现有的等离子体发生器的阴极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体发生器的阴极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等离子体发生器的阴极包括电子发射部和磁体部。其中,磁体部设在电子发射部的附近。
通过使阴极本身包含磁体部,在实际使用该阴极时不需要额外设置磁体部,应用简单,并且不需要额外占用空间。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体发生器的阴极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阴极包括电子发射部1、冷却剂喷头2、阴极座3和磁体部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262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由水稻插秧机改进的蔬菜移栽机
- 下一篇:一种LED路灯智能化控制系统